第一百九十九章 农村(1 / 3)

明末一家人第一百九十九章农村听着孔守贞拍马屁,赵福祥到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土豆的产量他早就知道,面前这种土豆是后世的优良产品,如果肥力供应上的话,每亩地能产七八千斤都有可能。

赵福祥放下土豆问道:

提到这个孔守贞来了兴趣,赶紧说道:

赵福祥一听就是一愣,农学可以理解,无非就是种地而已,农村知识是什么?来听课的都是农民,还用教什么农村知识?难道自己老娘改成历史老师了?

赵福祥狐疑的问道。

赵福祥一听坏了,自己老娘怎么也和那个不省心的儿子一样,在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明代,教那些农民这种知识。

这时候赵福祥也顾不得听孔守贞讲了,赶紧一路小跑回到学校,他要跟自己老娘谈谈,这东西可不能乱教。

现在的赵福祥和清末的洪秀全可完全不同,洪秀全只是一个落第秀才,穷的饭都吃不上,为了实现阶级跃迁才搞出了拜上帝教。

赵福祥现在妥妥的统治阶级,不仅与那些大地主大知识分子相谈甚欢,还与知识分子精英陈名夏结拜为兄弟,如果这时候自己老娘教什么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那自己还怎么拉拢天下士人?

回到学校正好碰到学生放学,这是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下课后等一会儿就要吃晚饭了。这些学生都是流民营中的流民,看到总舵主来了纷纷行礼。

赵福祥也顾不得与学生们打招呼,直接走进了教室中,看到正在收拾教材的母亲*马桂兰。

这两个月没见马桂兰精神好了很多,她看到儿子回来了,笑道:

看到母亲头上花白的头发,赵福祥心中有些发酸,自己真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前几天从广东回来就应该来看看母亲,哪知道因为事情耽误了,隔了半个多月才过来。

赵福祥笑着来到马桂兰身边,问道:

马桂兰笑道:

马桂兰露出护腿给赵福祥看,看到自己老娘身体没毛病,赵福祥笑道:

赵福祥心中暗骂这个孔守贞真是会办事,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让老太太如此高兴,不过只要自己老娘高兴,不要说一个干兄弟,就算是亲兄弟赵福祥都能同意。

这时教室内的学生都已经走光了,赵福祥搀扶马桂兰坐下,问道:

马桂兰一笑,将手中教材递给赵福祥看,这完全是一本手工教材,看到简体字,赵福祥知道这都是自己老娘一笔笔亲自写的。

这本教材足有一寸厚,赵福祥叹道:

马桂兰点点头:

赵福祥翻开教材的第一页,就是中国农村之现状,赵福祥看到这几个字心中一惊,赶紧翻到第一章,看了半天才放下心中的忐忑,原来自己老娘教的并不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那些敏感知识,而是教这些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农村治理。

其实中国农村上千年基本没啥变化,在清末以前都是皇权不下县,广大农村都交给那些地主士绅来统治。这些农村的实际统治者利用礼法乡规来约束农民,在和平年月里确实起到了稳定广大农村的作用,可在王朝末年这种效率极差的统治手段就行不通了。

经过明朝二百多年的发展,在明中期人口大爆发,人口增加土地必定减少,在加上朝廷优待士人的法律,又经过二百多年不断放大法律中的漏洞,所以明朝南北农村均面临着经济崩溃的现状。

其实如果明朝皇帝懂一些现代经济学,就应该知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加大社会的各种危机,如果这时候处理不好,轻则遗害整个王朝,重则直接会让王朝走向灭亡。这也是历史上各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要进行变法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等,都是看到这种危机勇于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区别在于王莽与王安石都失败了,而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