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0年代末,全鹰酱10%的不动产已成为脚盆鸡人的囊中之物,东南亚的很多小国家也受脚盆鸡投资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脚盆鸡在海外的一掷千金相对应,其国内也处在风光无限的时刻。
在脚盆鸡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但是大城市土地供应却不多,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
同时,银行与企业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十分普遍,导致上市流通的股票很少。
有钱没地方花的银行以及拥有巨额资金的企业都把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和股票。
在资金供应充裕的情况下,脚盆鸡国内的地价和股票价格开始飞速上涨。
1987年1月,东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值总额突破300万亿日元,日经指数1月突破2万点,6月突破2.5万点。
在1987年10月17日全球的“黑色星期一“大风暴中,脚盆鸡股市只是短暂下沉后就率先“复活“,并且带动全球股市回暖。
之后,他们的股市一直强势上升。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
到1990年,脚盆鸡的土地总值达到鹰酱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把脚盆鸡卖掉,可以买两个鹰酱,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鹰酱全国的总地价。
金融业受到年轻人的狂热追捧。金融相关的专业成了最难考,学费也最贵的专业。一家金融公司,在1990年,甚至一次性的给一位员工发出了300万的年终奖。
然而,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脚盆鸡政府当时也对过热的经济产生担忧,所以从1987年开始逐步提高市场利率,到1989年底,已经提高到了4.25%,泡沫开始破裂。
从1990年1月开始,股票价格急剧下跌。到4月份的时候,大约暴跌了30%。
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股市陷入恐慌。
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市值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1994-2017年的23年间,脚盆鸡经济仅仅增长了30%左右,年化约1%,和七八十年代的5%乃至8%的增长水平相比,天壤之别。
泡沫经济崩溃后,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急速下滑。银行的大部分房地产贷款都变成了不良资产。
在1993的时候,银行还是完全有能力处理不良资产的。但是无论是银行自身,还是政府,都不愿意立即着手解决问题。
银行担心公开不良资产问题会降低信用,经营者会被追究责任。
政府担心银行丧失信用,引起经济全面崩溃。
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期待着经济自我恢复,地价和股票价格上涨,或者出现新的科技技术,不良资产问题就可以随之迎刃而解。
但是,事与愿违,地价和股票价格继续下跌,银行为了处理不良资产,只能出售股票,继而引起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宇宙信用组合、兵库银行、太平洋银行、阪和银行先后破产,无数人流离失所。
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脚盆鸡政府大量发债借款来进行基建投资。
1992年8月投入的财政资金为11万亿日元,1993年4月投入了13万亿日元,1994年又投入了15万亿日元。
与此同时,脚盆鸡央行继续降低银行贴现率,开启核动力印钞机,1995年银行贴现率已经降低到了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