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李景隆五败论(3 / 5)

,她想着朱玉英的脾气秉性还算温良,锦儿年岁也大了,却还被朱玉英留在身边,应当便是朱玉英留给甄武的妾室。

那是不是等锦儿姑娘生了孩子,过继过来?

夜深后,唐氏依旧为此辗转反侧,有时她甚至想到就此作罢,不在打甄武的注意,孤老在北平得了,可想到她夫君的面容,却又心揪的难受。

她还未亡,怎能至她夫君这脉凋零而不管不顾?!

……

第二日,甄武醒来后,第一时间见了见柳二娘和马毅,重新安排了一下家中的防护,不仅增加了一些力量,还让柳二娘和马毅两人各自率一队人,一明一暗进行保护。

如此,甄武才对家中的事情稍稍放心。

等到甄武刚刚安排完后,燕王府来人通知他过去议事,甄武晓得现在战事未尽,而且山海关的兵马随时可能出关攻打永平府,便也不敢耽搁,匆忙来到了燕王府。

燕王府此刻聚了不少人,不仅有着张玉,朱能等战将,道衍和尚,郭资等北平内政人员也在场,甄武稍稍打听了一下,才晓得李景隆拜大将军的消息传到了北平。

甄武一边听着张玉诉说李景隆一上任后的动作,一边看着地图思索。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虽然是朱元璋的外甥,可李文忠在军营中站稳脚跟,并且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在开国功臣庙里排第三,可是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得来的。

那么,他的儿子李景隆真的一点本事都没有吗?

这个不好定论。

但现在的甄武眼中,李景隆至少不是个笨蛋,因为他听着张玉所言,李景隆上任后所有的一系列安排一点毛病没有,哪怕是让甄武去,甄武也是那般的安排。

一边派人各处收拢耿炳文残军,一边又调集各路大军,然后把两者进行整合,想必整合完成后,便是李景隆兵出德州之时。

“看样子是要进军河间,到时候和徐凯的十万军会师,自涿州攻北平。”甄武说道。

张玉点了点头:“不错,而且从各处送来的消息来看,李景隆将不下五十万兵马。”

五十万!

刚打垮的十三万人,好像不值一提了。

这个压力不单单给到了甄武,燕王府大殿中,其他人也都在相互讨论着,吵吵闹闹的很是热闹。

然而,没人注意到,朱棣在听闻李景隆挂帅后,嘴角处有一丝庆幸一闪而逝。

他敲了敲桌子,示意众人安静,等到所有人看向朱棣后,朱棣站起身,傲然道:“你们听闻李景隆惊慌,我却喜不自胜。”

说完,朱棣顿了一下,接着道:“李九江膏粱子弟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又不曾常经战阵,如今却手握国之重器,总把五十万大军,何等可笑,试想一代天骄汉高祖才能领多少兵马,而李景隆却不知高低的尽统五十万大军,这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我敢断言,李九江不来攻我北平便罢,但若来攻,必败无疑。”

朱棣说完,看着殿中众臣的神色,见许多人依旧显得惶恐不安,没有什么信心,想到历史上魏武帝曾对阵袁绍时,郭嘉的十胜论,脑子一转,再次开口说道。

“你等不信,且听我言,李九江此番在兵法上已有五处败迹,首先,李九江大军中军令政令不严,上下不能同心,此为一败;二:北地早寒,南卒裘革不足披霜冒雪,又兵无赢粮,马无宿藁,不耐久战,此为二败;三:看其行军路线,意欲进驻河间,打算一路急攻我北平,如此不量险易,贪功冒进是为三败,四:李九江此人脾气秉性我尽知,仁勇俱无,智信不足,不仅缺乏对属下的信任,亦不足对属下产生威信,大军被他统帅最易自困自耗,此为四败,五:李九江所部看着有五十万大军,可其中各地兵员复杂,又掺败军,不亚于一帮乌合之众,此为五败,有此五败所在,李九江焉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