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国公有所不知,自正月我等来了京师后,便一直祈求大明皇帝陛下赐封我安南国王爵,只是不知为何一直未得到应允,还望国公帮忙向皇帝陛下说上一说。”
这事甄武知道。
而且甄武也一直关注着呢。
至于朱棣为何不赐封,原因很简单,之前安南国王一直姓陈,可这次送过来上表求封的却换成了一个姓胡的,这让礼部觉得可疑,便劝朱棣调查一番再说。
可一连几个月,朱棣都拖着没办,这让安南使臣开始着急了。
而朱棣为何拖着此事,甄武也清楚,表面上朱棣看似一直在拖着,可实际上朱棣早已经暗中派人去往安南调查了,因为甄武也有派人前往安南,并且此时都已经调查的差不多了。
甄武笑了笑问道:“杜先生为何觉得我能帮的上忙?”
杜省说道:“我在京城走访过许多人,皆言赵国公权高语重,所以还望赵国公相助一二,我安南以后定然年年有厚礼相赠。”
“可这事有点难办啊。”甄武故意表示为难道。
杜省见甄武如此,一咬牙,让随从又搬进来一个箱子道:“还望国公相助一二。”
甄武瞄了一眼另个箱子,笑了起来:“行吧,看在杜先生这般真诚的份上,那我便去宫里走一趟,至于这些东西…”
杜省连忙说道:“不管事成与否,这些东西都是送给国公的一点心意,只是还望国公尽心一二即可。”
甄武笑道:“你既然这么说,你且放心吧,这些东西不让你白送。”
“那就多谢国公了。”
甄武点头送客道:“回去等信吧。”
杜省了然道:“那我便不多打扰国公了。”说完,他在马毅的带领下向着外面走去。
当杜省走后。
甄武想了想,先去书房拿了他准备了许久的一叠厚厚的奏折,然后才让人备马向着皇宫而去。
这个奏折是甄武花费了好几个月才写出来的。
里面写着甄武对未来方略的一些看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两条贸易线,一个是海上的,可途径南洋诸国,过马六甲海峡,一路航行能至印度,非洲和欧洲,另一条线便是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
只要这两条贸易线,能打通,并且守护下来,在甄武看来将会给大明带来源源不绝的好处,这就像两条大动脉一样,会源源不断的给大明输送血液。
其实最早之前甄武考虑过向海外殖民这个手段,但经过甄武调查后,他才发现大明根本不需要殖民,或者说现阶段不需要。
因为大明是如今最为发达的国家,它只需要通过贸易顺差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像茶叶,丝绸,瓷器,器具,书籍等等都是旁人求着他们交易的,而大明可以通过这些东西,随意的挑选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和财物,并且交不交易,怎么交易都得看大明的脸色。
大明不像某些弹丸小国一样,家里没啥东西,只能靠掠夺。
甄武他们只需要通过贸易便能让大明变的越来越繁华和富有,然后再通过文化的输送就能慢慢的同化那些地区,让那里的人民人心向明。
他们不需要殖民,这亦是一个天朝上国的自信。
只要他们保持强大,那些地区只会是他们的小老弟,反之当有一天他们变的弱小了,即便那些地区即便都是他们的殖民地,同样也会遭到那些地区的反噬。
所以,何需殖民,而且朱棣现在还琢磨着怎么往北京河北等地搞一搞大移民呢,自己家的土地都用不过来,哪有心思殖民,更何况国内还没有工业迹象,殖民做什么?
慢慢来吧。
当务之急是先把这两条贸易线搞起来。
不过这两条贸易线不是说搞就能搞出来的,先不说困难重重的丝绸之路,便是海上的这条线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