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实在不想勾心斗角,太累。
何况,继续做皇帝,太子万一没活过自己怎么办。
实际上,太子李承昭登基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
李承昭的儿子,太子李轩辕也三十多岁了。而李轩辕的儿子李尧舜也有八九岁了。
嗯,李智云都见到他重孙子了。李轩辕这个名字,李智云亲自给孙子取的,李轩辕本不叫这个名字,后来通过李智云考察,李智云亲自册封他为皇太孙,然后赐名李轩辕。
李智云不怕名字大,孙子扛不住,因为他将来会是帝国的第四位皇帝,他能扛得住!
而重孙子李尧舜这个名字也是李智云给起的,因为这小子和李承昭小时候是真他娘像啊,一样的聪明,一样的张扬,他和杨皇后都喜欢这个重孙子。
话说李承昭登基之后,便改年号为宣武。延续四十八年的贞观年号,终于迎来它的落幕。但,谁也无法忘怀,谁也不能忘记,这个年号在全世界的可怕影响力。
贞观大帝的影响力!
宣武这个年号,意思很明显,我要打人了。
李承昭在位期间,完全延续贞观皇帝的作风,对内重拳殴打那些勋贵世家。对外,到处杀人放火。其实,到宣武皇帝在位之时,帝国内部的世家已经彻底落寞。因为大部分世家要么去极西发展,要么就是前往海外,帝国内部的世家都是小猫三两只。
尽管如此,宣武皇帝也没大意,抓到就杀。对外,宣武皇帝的主攻方向有两个,其一是南方,其二是倭岛那些造反的土著。当然,还有西边,分封出去的兄弟们的后代。
宣武皇帝聪明啊,看着兄弟们把粟特那边经营的很好,到处都是唐人之后,果断挑事去占领土地。那边几个兄弟后人早就骂娘了,李智云还活着的,在那边的儿子大骂老四不要脸,兄弟碗里这点东西伱踏马也惦记,你还是不是人。
宣武皇帝到底还是要脸的,后来就没闹了,毕竟老父亲还在太原养老呢,这时候不能和兄弟们撕破脸。后面,他又重点经营吐蕃。
吐蕃那一块,贞观皇帝在位的时候就彻底打下来了,不过一直都经营的很慢。
高原气候嘛,理解一下。
宣武皇帝在位十八年,七十岁退位当太上皇了,没办法,李承昭感觉自己年纪太大,精力不济,扛不住。而这个时候,将近九十岁的老皇帝李智云还活着,只不过已经快嗝屁了而已。
所以,在宣武皇帝变成太上皇之后,李智云荣获旷古绝今的唯一封号;太祖上皇。
说实话,为了考虑这个封号,新皇帝想了很久,差点没纠结死。
最后想来想去,干脆在太上皇中间加一个‘祖’好了,反正贞观皇帝是他皇祖父。
太祖上皇,没毛病。
大唐帝国的第四位皇帝,李轩辕。他和他的父皇宣武皇帝李承昭一样,登基的时候五十多岁了。
他的年号是昭武。
是哒,昭武皇帝是个比他父皇,皇祖父,还要酷爱狂躁进攻的皇帝,他在位十二年,基本上每年都在打仗,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往北边打,往南边打,往西边打,往海外打。反正,他张口闭口就是;我皇祖父怎么怎么,朕也要怎么怎么。
他学李智云学上瘾了属于是。
然后,他死了,死于筋疲力尽。
昭武这个年号就跟有毒一样,谁沾惹,谁傻逼。你不能说昭武皇帝一无是处,你也不能说他是个废物,你只能说他不是个好皇帝。因为这人在位的时候,年年打仗,陆地地盘和海外地盘倒是扩张一倍还不止,可库仓直接被他打空,耗子进入库仓都能饿哭。
他留下一堆烂摊子丢给他的太子,也就是帝国第五位皇帝,那位在民间传言是贞观皇帝隔了两代钦点的继承人,李尧舜。
李尧舜登基的时候终于和昭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