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黑夜中的明灯,异常引人注目。
李乾注意到他们的眼神,笑着替两人介绍道:“这位便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位是他弟弟诸葛均,前些日子我回乡的时候,恰好与孔明相遇,所以就结伴回京了。”
接着他又转头帮诸葛亮介绍道:“这位是今科京城乡试的解元,颜真卿,这位是亚元郑冠。”
为了讨喜,人们就把除了解元之外的所有中式举人都成为亚元,但在这里李乾特地指出的亚元,就是乡试的第二名,也是真正的亚元。
诸葛亮目中闪过一抹诧异,脸上带笑,同他们俩打招呼:“见过二位兄台。”
诸葛均同样和紧张兮兮地同两人行礼,对他来说,京城的解元和亚元就是非常不得了的大人物了。
郑冠和颜真卿闻言这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望着诸葛亮,有些受宠若惊地回应道:“久仰大名,见过卧龙先生,诸葛均先生。”
看得出来,这里的久仰大名真不是客套话,即便是以往大大咧咧的郑冠,此刻也坐直了身子,面上带着几分微不可查的紧张。
郑冠一边观察诸葛亮,一边悄悄的往李乾这边瞟,一个劲的眨眼。
李乾见他这模样,有些好笑的道:“今天早上出门吃早饭,恰好遇到孔明,特地来送他一路。”
张冠和颜真卿舒了口气,也借着这个机会渐渐镇静下来。
不是他俩没出息,而是这事情实在太突兀,让人没有一丁点的准备。
谁能想到,掀起了满城风波、让整个朝廷的大臣们都在寻找的卧龙先生,竟然一下子出现在马车里,坐在了自己眼前!
而且他貌似还和李乾有不错的交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颜真卿突然目光一凝,面色严肃地望着诸葛亮:“卧龙先生来贡院,莫不是也要来考会试?”
郑冠也注意到了诸葛亮的书童和考箱,同样瞪大了眼睛,望向诸葛亮。
面对他们俩的眼神,诸葛亮笑着点了点头:“亮静极思动,所以想来考一考今科的会试。”
郑冠和颜真卿对视一眼,纷纷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之前只是有传言,可这次没想到卧龙先生竟然真的来考会试了!
震惊过后,两人目中又闪过一抹怪异。
这次会试可实在是太怪了,既有难得一见的泄题,又有十几年没出来的卧龙先生跑过来考会试……
真不知道,如果这会试能正常举行完,他能不能考得过那些提前知道题的举人。
不过这样的可能大概是不会有了……
颜真卿和郑冠望了李乾一眼,见他笑眯眯的眼神,也不知有些话该说不该说,便只得压下心中的想法。
几人又聊了几句,眼见大街上赶来的举人越来越多,也就不再想多耽搁了,越早进贡院,就能多出点打扫调整的时间来。
自从去年八月乡试以来,贡院里就没见过人,而那些大头兵们肯定也不会帮忙打扫,现在贡院的号间肯定都是落叶灰尘,甚至有的里边可能还都是泥水,不打扫肯定没法住人。
三个考生同李乾告别后就下了车,郑冠和颜真卿有家里人的嘱咐,这次特地带了几个健壮的仆从,两人领着诸葛亮一路往里面挤过去,很快就在人群中消失了踪影。
李乾望着他们的背影看了一阵,这才让老太监掉转马车,送回诸葛均,向皇城返去。
另一边,贡院门口。
一众东城兵马司的兵丁无精打采地站在门口,注视着一个又一个举人,提着重重的考箱进入贡院龙门。
龙门后是一方大大的照壁,其上写着一个龙飞凤舞的“静”字。
考生们乌泱泱地挤在一块,这里安静异常,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搭腔交谈,与外面与喧闹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这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