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睢阳城头论农商(2 / 3)

刘弥心中电转:刚在说陈国威胁,怎么突然转到商贸?莫非刘备让我献财助军?豫州大姓,多有被守相以法查办者,莫非真要动我?

刘弥越想越怕,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哀声道:“将军,小王才开始商贸货殖,尚未盈利,赀财微薄,恐怕对将军无大益处,请将军垂怜!”

刘备忙一把将他拉起,道:“我闻豫州大姓巨室多建庄园,耕种桑蚕,池鱼畜牧,无所不包。而大王独独不然。此何故也?我诚心求教,非有他意,大王切勿误会。”

刘弥这才定了定神,站起身来,小心回答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事事皆为,恐怕事事平庸,难以出头。小王自忖于耕种养殖非所长也,故一心货殖,冀有所胜。货殖有成后,也曾想买地置田,然田地出产既少,又依赖天时风雨,获利远不如货殖。故此未建庄园,与他人略异。”

刘备追问道:“若建庄园,则可自成一体,又能集众,比大王之浮萍无依,胜在稳健。是否如此?”

刘弥叹道:“世乱则商贸难行。商人无拳无勇,如何对抗割据豪强?对豪强而言,既能凭武力勒索游商,又何必花钱买货?若世道清平,商贸大行,经商善者,富可敌国,又何谓无依?”

刘备颔首。这刘弥商贸规模未必及得上青州王氏、徐州糜氏,但看事之深度则超过上述商人。

刘弥续道:“至于农商关系,小王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过于重农,有能有力者务求兼并,小农无立锥之地。过于重商,耕种者少,万一荒年,百姓饥馁。”

刘备仔细看了一眼刘弥,心中满意,这也是个人才,不为现在主流思想所接受的另类人才。

无农不稳。如果不保证先有粮食可吃,就盲目发展商业,到时候饥民遍地,必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者。所以,刘备才大力发展曲辕犁。如今青州曲辕犁基本普及,豫州、徐州陆续推广中。最大的掣肘是冶铁水平和规模。

无商不活。有了商贸流通,整个社会才能流通起来,不只是货物的流通,还有信息的流通,思想的流通,人才的流通。

无工不强。农具离不开工业,武器制造离不开工业,陶器、瓷器、漆器,纺织,缫丝,都离不开工业。工业会支持农业,哺育商业,但又与农业争夺人口。

要想基业长青,长治久安,这些关系必须处理好。

大战将起,农、工、商之间必须协同发展,将基本盘扎牢,才能挖掘潜力、集聚资源,支撑战争的消耗。

刘备满脑子思索的都是经济大事。至于刘宠,虽然号称强横,但还没被刘备放在眼里。

刘备的目光只是扫了陈国一眼,就望向北方的济阴郡,再往北的并州和冀州。

那里盘踞着的曹、袁,才是刘备真正的大敌。

当然,战略上藐视刘宠,绝不等于战术上不重视他。

刘备在从彭城动身西上前,已根据郭嘉、刘晔等建议,移臧霸入汝南,防备刘表、黄祖;命汝南太守田畴、武捷校尉许定北至汝阳,威胁陈国国都陈县。

一封书信逼退张邈后,刘备亲自率军南下,进至鄢县,与刘宠正面对峙。

闻天子被害后,豫州牧徐璆椎心泣血,写信给刘备,愿身入军中,讨伐长安逆贼。

刘备誓师于彭城,告知徐璆自己将亲自提兵西上,徐公乃文人,不必上阵,守好后方即是最大贡献。

徐璆忧心如捣,难以成眠。不久前又传来刘焉称帝于成都的消息。徐璆日夜长叹:“天下非复为汉所有矣!”

徐州牧孔融也闹着西上诛贼。

刘备不许。

孔融大怒,欲单身而行,被东海相王修禁止。

王修曾为孔融故吏。是孔融将他一手提拔,先表为北海国主簿,又代理高密县令。刘备据青州后,将他表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