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河内五方大鏖兵(2 / 3)

道:“左将军都督三州,威震天下,又宗室之后,天命所归,我虽浅陋,亦识时务也。君等若与我同心,不如共议建功于左将军之计,如何?”

赵陵等只得呐呐称是。

大家公推赵陵发言。

赵陵也是三校尉之一,平时以智将自诩,如今却被周颐深沉城府、果决行动震慑住。

他迎着周颐极有压迫力的目光,勉强道:“可致意张益德,伪做出城呼应陈王,然后前后夹击,必可建功。”

周颐见别人无甚言语,道:“此计大善。就依赵校尉之计。一客不烦二主,就请赵校尉与张将军联系,安排具体事宜。”

赵陵只得领命。

周颐一一做好投诚安排,又派人将徐邈使者请了上来,恭敬款待。

那使者文质彬彬,镇定自若,正是韩非韩子鸢。

韩非原为青州假佐,游说黄巾首领张圭投降有功,升为青州宾客从事,曾劝公孙瓒不要困守易县,惜哉后者不听。

冀州之败后,刘备把韩非派往颖川太守徐邈处,表为郡功曹。

郡功曹与州宾客从事品秩皆为百石,但前者权力远胜于后者。

韩非年纪虽轻,家学渊源,在功曹一职上干得不错。

牵招西上关中后,徐邈移镇河南,颖川郡中事务由郡丞匡镕主持。

匡镕建功立业心切,反复揣摩刘备此前安排给颖川的任务“遥为声势,威胁陈国侧翼,便宜行事”,与功曹韩非密议后,达成一致。

韩非频使诸侯,足迹遍于数州,对局势把握颇为精准。

且其本身也是个思建军功、胆大心细的人物。与匡镕一拍即合。

两人带着千余郡兵悄悄移驻新汲。

新汲位于颖川郡东北,毗邻陈国。

既然不是陈国境内,自然属于“遥为声势”的范畴,又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不属于违令行动。

张飞主力吊在刘宠后面,其侦骑早派出去数十里。

匡镕派出打探消息的细作正好撞到几名侦骑。

接上头以后,匡镕得知刘宠大败,向这个方向逃来,顿时大喜。

韩非自告奋勇来说周颐。

所谓徐邈上万大军,自是虚言。

徐邈颖川兵一共才三千,入洛阳带了一千兵:匡镕派兵曹带兵一千进屯郡南与刘表之鲁阳相对的父城;还有一千兵则被匡镕从郡治阳翟带到了新汲。

牵招三军东来,也是韩非虚言恫吓。

牵招确实派兵东下,却是派了李通、许褚二军东指平阴,计划渡河救援张杨。

牵招西入关中后,刘备又派了李通、许褚二军前往支援,三军皆由牵招节制。

牵招成为刘备军中第二个指挥万军之上的将领。

第一个是田豫,曾督五万兵。

刘备将西方部托付给牵招,许其便宜行事。

也就是说牵招可以在东起兖州、西至长安、北至并州、南至荆州的广大区域,根据军情,自由行动。

牵招心中有数,弘农、河南必须确保在控制之下,河东、河内则可以择机进取。

曹操南下攻张杨,牵招第一个反应就是:河内不能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若出并州,得河内,相当于在刘备腰上插了一把刀,随时可以南下,切断关中与兖州的联系。

牵招提出留一军守潼关,两军东下“救援”张杨。

至于张杨是否接受这个好意,那就不是牵招关心的了。

李通和许褚都不肯留守,争着参战。

参战才能立功,留守有什么意思?

牵招虽然节制三军,可以强行下令,李通、许褚也只得遵守。

但这种无理强压,殊为不智。

牵招见李、许求战态度坚决,也只得自己坐镇潼关,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