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袁绍道:“刘备军疲,确然无疑,其利于速战,不利于久持。
我军已尽有鸡林道之险塞,可以少驻军于此,时时出兵袭扰河东。
河东若疲,刘备安能保住雁门、太原?
我军自可抽调兵力南下河内,助沮公破鲁肃,夺兖州、河南。”
袁绍脸色变幻,思考良久,叹道:“元皓之计固善,然我军亦连年征战,疲惫不堪矣。
且幽冀凋敝,百姓不免于饥寒,孤常深以为忧。
若再与刘备相持经年,莫说百姓,恐怕连将士也将乏粮。
孤深知若不遏制刘备,其必翻然翱翔,后必为患。
非不愿,实不能也。”
田丰也陷入沉默。
幽州还罢了,袁绍是以武力削平了幽州,将大姓顺势荡灭不少。冀州却是和平接收,士族大姓之所以支持袁绍,乃是因为袁绍承认其田连阡陌、实主郡县的现状和利益。
冀州,乃是袁绍与士族共治。
袁绍不得不拉拢中山甄家、安平郭家等,为其子袁熙聘中山甄氏幼女甄宓。甄宓年才十二,年纪尚幼。双方只是定下婚约,待甄宓长大后再完婚。
袁绍名为幽冀之主,其实并不能事事自决,其所掌控的权力远不如刘备。冀州虽强,其资源袁绍却无法任意调动。
袁绍又事事模仿光武帝,以宽仁为先,更下不去手去整治豪强、抑制兼并。
连年征战,士族豪强还可支撑,幽冀小民已是贫困不堪。
刘备打不下去,袁绍也打不下去。
双方的相互恫吓,终究无法持续,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
公元194年六月中,刘备与袁绍在翼城会盟,正式面停战。
双方以实际控制区域为界,将并州、司隶进行了分割。
刘备得太原、雁门、河东,袁绍得上党、河内。
上党乃高地,可俯窥太原、河东,让刘备不得不在两军留守重兵。
雁门亦高地,可威胁代郡、常山,也让袁绍如鲠在喉。
这种态势决定了和平不可能长久维持,战事必然会在并州重新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