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义愤填膺的说道:“便是率我大明天兵在辽东取得浑河大捷的徐给谏应伟公,他以少击多,阵斩建奴一万两千余级,生俘八千余人,纵卫霍再世也不过如此,难道不配称大明战神吗?”
“越发胡说八道了。”钱谦益真听不下去。
黄道周也生气的说:“两万五千明军加五千朝鲜军大败建奴十数万马步大军就已经够惊悚的了,现在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的吹嘘说阵斩建奴一万两千余级,还有生俘八千余人,此等狂悖之语只有汝等黄口小儿才会相信。”
“你……”少年大怒道,“你们给我等着。”
说完,少年便转身蹬蹬蹬的跑出了小巷子。
这时候,小巷外面的欢呼声却是越发的大声。
钱谦益和黄道周便有些将信将信,难道真的取得了浑河大捷?
惊疑不定之际,少年已经跑回来,再将一份报纸掼在酒桌上,大声道:“你们瞧,我大明天兵是不是在浑河南岸取得了大捷?”try{ggauto();} catch(ex){}
“翰林日报?”钱谦益和黄道周面面相觑。
再看翰林日报的头版头条,赫然就写着浑河大捷。
“这……”钱谦益和黄道周彻底傻在那里,居然是真的?
因为翰林日报是翰林院办的报纸,翰林院跟内务府不同,内务府就是圣上的鹰犬,但是翰林院却素来持正,从不拍圣上马屁。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p
所以翰林日报的文章还是可信的。
明军竟然真在野战中打败了建奴?
而且还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斩首一万两千,生俘八千?
属实难以置信。
……
回头再说石久可,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从南京赶回了新昌,来不及先回黄坛自己家,就径直奔姥东的徐家而来。
石久可到来之时,徐家人正围坐着吃夜饭。
“久可你咋来了?可是黄坛石家出了变故?”徐士益有些惊讶,心说不年不节的,石家大舅哥跑来东山做甚?
“不不,我们石家并没有变故,是你们徐家。”
石久可气还没有喘匀呢,所以只说了半截话。
徐士益心头便勐的一跳,神色大变道:“难道是应伟他……”
旁边的徐老夫人手一抖,快子落地上,石三娘的美目里更是瞬间涌起泪水,她们还道是徐应伟为大明捐躯了,石久可是来报丧的。
“不是,你们想哪去了。”石久可这才发现气氛不太对。
当下一跺脚说道:“应伟他没事,他可是兵科都给事中,能有什么事?”
石三娘闻言顿时松口气,徐老夫人却哭出声:“这么说是应龙出事了?”
“唉呀,亲家母你想到哪儿去了,应龙也没事,他们兄弟两个好着呢。”石久可这下不敢再说半截,一口气说完整,“我花了五个昼夜马不停蹄从南京赶回姥东来,是特地来向你们家道喜的,应伟立大功了,他在辽东打了大胜仗!”
“他们俩都没有出事啊,那就好。”徐老夫人放下心来。
徐士益也夹了一块肥肉塞进嘴里,边嚼边说道:“不就是打了个胜仗么,派人捎个口信回来就得了,还劳你昼夜兼程赶回来,没这必要嘛。”
“亲家公,你有没有在听我说啊。”石久可说道,“这可是一个大胜仗。”
“大胜仗?”徐士益不屑的说道,“能有多少大?不就是守着营寨斩了几百个建奴,顶天了千把来个,又或者斩了一个贝勒?”
“亲家公,那你听好了。”石久可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