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比如皇帝的意见与内阁严重相左,且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就需要召集京中所有七品以上之官员,一起共商国事。”
崇祯改革大朝会并不只是单纯的想要铲除形式主义而已。
崇祯其实是想将大朝会改造成大明版的国会,京中所有七品以上之官员自动成为大明版的国会议员,而且这个京中所有的七品以上官员也包括武臣,也即内务府的武臣,这就使得皇帝与内阁意见相左时,可以通过国会达成意图。
反过来,内阁也可以通过大朝会来阻止皇帝的不良意图。
这样就保证了一点,即便将来再出一个搞七捻三的堡宗,也断然无法凭他的一己之力将大明拖入万劫不复之境。昃
这相当于将皇帝和内阁的权力都关进笼子里。try{ggauto();} catch(ex){}
换言之,今后这个大朝会才是大明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
至于说这么做会不会给他自己套上枷锁?崇祯并不担心。
因为崇祯想做的事,必然是符合大明的利益,必然可以获得大多数京官支持,所以即便把提案拿到大朝会表决,崇祯也有信心达成意图。
比如清算北方士族,如果交由内阁表决的话,肯定会遭到否决。
但如果交由大朝会表决,就肯定能得以通过,因为京官的绝大多数是南方人,他们非但不可能保护北方士族的利益,反而只会落井下石。
还有设立北京国子监事,也一定会得到大多数京官的支持。昃
谁家还没几个子侄晚辈,秀才增录到二十万,南北国子监每年招录两万生员,他们的子侄晚辈中试的机会就会大增,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为何要反对?
所以崇祯丝毫不担心这么做会削弱他的皇权,他一不选秀,二不想大兴土木,三不会穷兵黩武,再加上他刚刚又灭掉了建奴,声望正隆,相比起内阁辅弼以及六部堂官,低阶的六品甚至于七品官员显然更加的信任他。
当然,崇祯的最大底气还是内务府诸科的五千多个给事中。
路振飞也意识到了:“圣上所言七品以上京官,是否包括内务府诸科给事中?”
“自然是包括在内。”崇祯道,“内务府诸科给事中皆为大明官员,品级也够,有何道理将他们排除在大朝会外?”
路振飞闻言一下就蹙紧了眉头。
这就未免有些离谱,内务府现在有多少给事中?昃
就算是没有六千个,也至少有五千个,光兵科就有三千多给事中,要这么干,所有国家大事不都是皇帝说了算?还要内阁做什么?
当下路振飞就急了:“圣上,你当初可是有言在先,政务一律交由内阁处理。”
“没错,朕是说过政务一律交由内阁处理。”崇祯点头道,“朕所说特殊情况,绝不包括具体之政务,只对涉及法度、征税、用兵及圈选辅弼等重大事项适用,比如京中三品以上堂官廷推出了一位朕很不满意的辅弼,但是又不能擅用中旨罢免,这时候怎么办呢?只能下旨召集大朝会,由京中所有七品以上官员来对其进行任命或罢免。”
路振飞等五个阁员心说,果然,圣上就是想要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所谓的通过大朝会议决,不过就是个幌子而已,满朝那么多六七品低阶官员,哪个不是圣上的拥趸?内务府的五六千给事中就更不用多说,真要是把重大事项拿到大朝会上交由所有七品以上官员来进行决议,那肯定是圣上说了算。
然而有不少低阶官员听到这话,却是精神一振。
因为按照圣上提出的这个构想,大明的最高权力从此既非操于皇帝一人之手,亦非操之于内阁数位阁臣之手,而是操之于大朝会,操之于所有七品以上官员!这简直就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