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来此谈判桌的公使馆参赞们,却在彼此交头商议之后,方才由英国公使馆派出的朱尔典开口答道。
“假设我们同意贵军的行动,贵军可以对京城展开进攻,但如果对东交民巷使馆区有任何伤害。”
“这是自然,本副委员长之军队,进攻京城,只为驱逐满人,绝不会留难各友邦!”
笑颜逐开的袁世凯回道,打下京城完全没有一丝疑问。
“现在第一镇已于涿州攻击防御之京旗常备军,不消两曰,京旗常备军一溃,京师大门自可洞开,到时京城自不会发生大规模之战事,使馆区自是安全无虞!”
“照这样说!”
而朱尔典紧钉着问一句。
“如果京旗常备军溃败,那么假如溃军、难民冲击使馆区,又当如何?”
“这个……”
朱尔典的反问只让袁世凯哑了下来,到时候肯定有人想朝使馆区躲,尤其是那些个王公大臣,现在已经有一些王公大臣躲进了天津租界,而南京来的指示非常清楚,不得放一名满清官员、王公避于外人或逃于国外。
“诸国在使馆区都有驻军,若是诸国严令不假一进入使馆区或租界,我想以各队之威,自可使得溃军、难民无法冲击使馆区,待我光复义军到达后,难民、溃军自可顿消!。”
朱尔典认为这句话很难回答,与接座的美国公使馆的埃内克小声商议之后,方才答道。
“在京城有一些我们的朋友,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贵军的安全保证,对那些朋友的安全保证。”
袁世凯在思考一会会方才开口说道。
“不然!若是诸国一味庇护朱尔典参赞口中的朋友,总是妨害我国的利益,不过如果适当协商的话,我想总是没问题的。”
沉思一会后,朱尔典和旁人轻声交谈几句后,便点点头,他和袁世凯并不陌生,早在二十几年前,袁世凯朝鲜时两人的关系就非常密切,而且在过去近一个月间,两人更是多次在保定商讨一些机密。
在过去的几天中,他曾在京城对各国公使声称没有袁世凯,中国的秩序和外国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证,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公使团的支持,毕竟相比于南京袁世凯掌握的力量太小,朱尔典是个聪明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几乎天天与袁世凯会面,以说服他暂时服从南京的命令。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当然表示的理解,理解归理解他同样还有自己的想法,借助各国公使的力量使自己能够留在北方,而朱尔典只是表示了理解,虽然英国需要一个友好的朋友,但是相比于袁世凯,伦敦对陈默然更充满好感,只要想到未来中国的皇后是英国贵族,伦敦的政治家们,就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亦是英国国内不少政治家鼓吹必须立即承认南京政权的原因之一。
“副委员长阁下,有一点我需要提醒阁下!”
袁世凯一抬眉,看着朱尔典。
“我们的许诺是针对南京政斧,而不是仅仅只是……”
尽管朱尔典很想说这个许诺是对袁世凯做出的,但是公使团做出的决议却是对南京。听着这句话,即便是精明如袁世凯也懵懵懂懂的,只觉得话不大对劲,却想不出个究竟来。
“北洋军亦是光复军的一部分!”
“那么抗俄义勇军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