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立宪(3 / 4)

说了一句“这么多人,没想到让这杨度跑到前头了!”

袁世凯听了这句话,整整一天都在思考着执政话里话外的意思,现在对这个执政,虽说他谈不上了解,可也知道,这位执政,绝和外界说的不同,他行立宪,一半是心中所愿,而另一半,这位执政又岂没有大权独揽之心?

杨度现在鼓吹英国立宪,行虚君制,可不就是触了执政的逆鳞,杨度那人连执政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执政会立宪,可诺是说立宪立来立去立个泥菩萨在那,反倒不如当个终身大总统的实在。

两人先是头聊着,慢慢的入了正题,不过这正题还是张之洞无意间引进去的。

“现在民间闹立宪闹得厉害,江浙、安徽、湖南、广东福建都成立了立宪团体,你听说过吗?”张之洞摸了摸稀疏的白胡子,昏花的老眼望着袁世凯,相比于那些光复会的年青人,他更愿意听听袁世凯的看法。

“晚生略知道些。”

有心算无心的袁世凯,一听这话,连忙两手放在膝盖上,腰板挺得很直。

“不过,立宪是执政斧的事,用不着他们瞎闹。”

“话虽是这样说,但他们也有好的建议。今天的《光复报》上登了一则消息,说杨度准备筹建全国立宪公会,建议在在各省办一个宪政讲习所,向民众讲授东西各国的宪政,你觉得这事怎么样?”

“向民众宣讲东西各国宪政好是好。”

袁世凯苦笑了一下,瞧着张之洞又继续说道。

“老相国,您是知道的,杨度那些人心里寻思着是立宪虚君,若是他朝行以虚君,这把执政往那摆啊!执政所识,又岂非他人所能及,以执政容人纳事之量,虽不会在意,可若是行以虚君,难不成就要把国之大权均交予咨议院不成,咨议院中虽有各地贤达,可各方意见相左时,一事久而难断,怕到时国家就会乱了。”

瞧见张之洞抚胡点头,袁世凯顺势给张之洞一顶高帽子。

“老相国,若是相国您主持朝政,以老相国之贤能,自可保国事无患,可这立宪却予制肘甚多,若是咨询院拖累中枢之决,纵是有通天之才,恐也难起抵柱之用了。”

“慰亭所忧倒也是!”

受了这顶高帽的张之洞停住摸胡子,眼里射出少有的神采。

“可执政早已同意他朝立宪,执政自不会食言,若真如杨度等人所鼓立宪行以虚君,怕到时的国家当真要乱了!”

见张之洞赞同自己的意思,袁世凯便知道自己赌对了,从听到执政说出那句话后,他便琢磨着执政说出那番话的用意,而今天来拜访张之洞,同样是为了从他这里探出一些意思,他入执政斧参详军政的时间比自己久,执政对他更是颇为依重,两人自曾谈过此事,若是……“老相国,今曰杨皙子之所以能鼓吹立宪,颇得他人支持,实是因势而然,光复会中大都是无历之青年,自不知道立宪虚君背后之祸!”

袁世凯说出这番话时,有他自己的考虑,在他看来执政即不愿行以虚君,就是杨度等人说上天去也没可能,武的压不了文的,是他过去掌兵的根本,可若是文的压文的,最后还是要看谁手里有兵权。

而且……对袁世凯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机会,一个别人送到眼前的机会,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借此向执政表忠心,但这个忠心之后又藏着什么,怕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哎,我曾和执政说过,年青人虽血气方刚,易为招使,可阅历有限,你看执政斧里头,军政两处,用的全是一班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内外议论的多啦!”

张之洞叹一句,心中对执政信用年青人颇有一翻微词。

“老相国,”

袁世凯有意将声音压低。

“正是因为年青人阅历有限,执政才要借助相国不是,执政虽才贤兼备,可终归还是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