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射手们立即扛上18.8公斤重的枪体、35.6公斤重的三脚架,外加弹药以及冷却水朝着的坡地后方左侧两百多米外的预备阵地走去。
“该死的,为什么会这么重!”
两个人扛着机枪脚架时,和任何一名重机枪手一样,马坡每一次扛上这家伙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在嘴里不停地咒骂这死重的东西。但作为机枪射手,他却知道在连续射击时,由于有了这坚如磐石的枪架,枪身几乎不会有任何震动。事实上,几乎没有后坐力会影响到射手对望远瞄准镜内目标的观察效果。
一个机枪班12人,主射手负责固定三脚架的位置,二号射手负责把枪体装上脚架,三号射手的任务是放置冷却水箱和弹药箱,至于剩下的九个人,他们携带的家当正是机枪班发扬火力的根本,更多的弹药、备用枪管、维修工具、冷却水和其他给养。
到达射击位置后,射手们便开始忙活了起来,检查复进簧,加冷却水,检察的各个机件是否流畅运动,在射手们忙活的时候,一个个弹箱被打开,一条条帆布预装无隔条弹带被随意拉出,每架机枪25000发子弹,这是机枪手们的标准“干粮”,而这一次,他们得到物资储备标准是能够全部机枪射击六个小时以上,为部队最有力弹幕掩护。
“射程二千五,间接射击,十发试射!”
山坡上旗手用旗语发出信号后,在王明柏示意射手在机枪前面一百米插上一根旗桩,用以保持射向正确时,排长则开始利用测角仪、分度规和射击参数表对射角加以计算,作为世界唯一一支大规模使用机枪的军队,现在的近卫军已经发展出一整套领先世界各国的机枪使用战术,机枪间接射击是由黄埔军校步兵科发展出一项新型战术。
随着一阵短促的点射,站在山坡上的赵亚勤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两千多米外的田间冒出几团烟尘,接着是两千百米,……小股的烟尘不断的朝前阵地前方延伸,直到阵地前一百米后,在后方的坡顶上,旗手发出几句手旗信号。
“长官,这是机枪组制定的任务规划表以及火力分布图。”
从机枪连派来的通讯兵手中接过几张规划表后和火力分布图后,赵亚勤看先看了下规划表里的信号,然后又仔细看了一下机枪火力未覆盖区,这些未覆盖区将由轻机枪和冲锋枪镇补。
“好了,酒菜已备,就等咱们的客人了!”
将手中的任务规划表递给通讯兵后,赵亚勤有些轻松的的看着那张完全被火力覆盖的分布图,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恐怕就是如何在战斗结束后,掩埋曰军的尸体了。
四月的天很热,大队行军使得土路上满是灰尘。两个大队的曰本兵扛着枪、急步跑着朝着义州方向跑去,华军越过了鸭绿江,这让第32预备联队的官兵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尽管不相信,但他们仍然朝着义州方向增援着,绝不能让华军占领朝鲜,行军一个小时后,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在部队的后方面又断断续续地跟着一些掉队的散兵。他们全身沾着灰尘,一副疲惫的样子。
“八嘎,那群混蛋为什么在江边没有布防?”
骑在马上的小松吉野在督促着部队前进时,又朝前方看了一眼,半小时前,市场地保派人来通知他,华军在前方设立了阻击阵地。
“报告,前方发现华军……”
就在尖兵报告的时候,在空中响起一阵尖啸的瞬间,尖兵的猛的瘫倒在地上,下一瞬间,伴着空中密集的“嗖嗖”声,整个道路俨然发刮起一阵小型风暴,田间、土路上不时扬起一道道数寸高的烟尘。
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子弹击中了小松吉野的肩膀,从他的胯部穿出,击伤战马,两千米的曰军没有听到枪声,而两千米的山坡后大倾角射击的王明柏只是麻木的压着击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