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在与皇帝见面时,皇帝本人也曾说过,甚至还提起了一些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内的趣事,而他本人感觉最遗憾的是,那些大学教授甚至同学们,都未曾注意到他这个亚洲人,是啊,谁会注意到大学校园里的亚洲人呢?
“的确,我曾说过,他也许应该给麻省、耶鲁、哈佛寄去一张支票,补偿自己的学费!”
“那他是怎么回答的?”
罗杰倒是对这个问题好奇了起来。
“他说“朕的学费就免了,就当是占他们一点便宜吧,不过我也没白占,今年,中国将准备向美国派出不少于2000名留学生,这就当时一种回报吧!”,不过……”
想到与皇帝本人愉快的聊天,亨利倒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在我看来,他向美国派出大量留学生的目标的,或许是因为推崇美国的教育方式,毕竟他在美国有着相应的留学经历不是吗?”
看着面带笑容的亨利上校,罗杰到是没说什么,只是在朝前走一步的时候,他回头吐出一句话。
“知道决定派出留学生的机构是什么部门吗?是帝国教育部!”
雨依然下着,雨水洗去了帝国教育部的青墙绿瓦间那些树木枝叶上的灰尘,帝国教育部是南京少有的几个未建新式办公大楼的国家行政机构,但依然沿用着满清江南学政办公场所的帝国教育部,却因此赢得了声誉。
“建大楼需要300万元,既然现在的房子还能用,那就继续用吧,300万元,足够送出三四百个学生到外国留学,而且学成归来的开支了!相比于大楼,中国还是更需要大学生!”
身为教育大臣的蔡元培的这一番话,换得是兴国上下的交口称赞,甚至于皇帝陛下本人更是拿出七百万元,说是要教育部多派一些优秀学生,到国外去学习,而各地的商绅更是纷纷慷慨解囊,去年盖教育部大楼的三百万最终变成了“教育基金”的三千万元留学专款,三千名学生获得了留学的机会,这甚至是在教育部派出的第一批学生尚未入学的前提下再次派出的。
“求知识于世界!”
对于落后世界百年的中国而言,只有求知识于世界,方才有国家富强的一天,而在外国人看来,中国大规模派出留学生,从来只是中国意欲以教育振兴国家的一点一滴罢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读力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前江南学政的签押房内,现在的教育大臣、教育部长办公室的北墙上,一副字痕有力的中堂悬于墙上,而这么一句话,悬于教育大臣办公室的中墙之上,而非陛下的挂像,总会让人感觉有些异样。
而这种异样,恰就表露出教育部与其它政斧机构的不同。
虽说天色已晚,早到了下班时间,但蔡元培却依然在翻阅着,傍晚时分刚刚送达的信件,是十几封从各地寄来的信件,他的办公室跟大多数官员的办公室相比,并没没有什么不同——面积不是很大,墙边是钢制的文件柜,柜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资料,还有一个大书柜,其中摆放着大量的书籍。
这个办公室有一扇窗,望出去可以看到那个规模不大的花园。每天,当感觉到疲惫的时候,蔡元培地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花园,放松一下心弦,和所有人的办公室一样,这间办公室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而这种墨香却恰恰是中国办公室中所特有的味道。
“稚晖,你看这封信!是驻美国的梁诚大使寄来的!”
在说话的时候,蔡元培的面上带着笑容,他一直在等着梁诚寄来的这封信,实际已经等了半年。
去年,白银再次贬值之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百般逼迫中国用黄金支付庚子赔款,在当时的执政斧外交部于南京同时各国谈判的时候,驻各国大使馆、公使馆,同样也在同其进行的会谈,以期打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