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选择(3 / 4)

了!”

恭坐在陛下面前的张靖,在提起这些时,唇角禁不住扬起一丝嘲讽之色,什么朝鲜军大举进攻,什么朝鲜军将为朝鲜的自由而战,都是假的,甚至就连那支朝鲜军也是假的,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已。

“很好,这事件一定要艹作好,不能有任何失误!”

点点头,陈默然满意的笑笑。

这件事如果艹作好的话,可以解决那个一直困扰着自己的难题,朝鲜,任何一个看过几十年后朝鲜和韩国所为的中国人都不会对这个国家产生什么好感,即然没有好感,那么根本就没有必要花费十几亿再流上几万人的血,让这个地方保持读力。

“陛下,为什么我们不选择朝鲜王室?”

与朝鲜王室勉强有旧的袁世凯轻声问了一句。

看一眼袁世凯,陈默然在心底一笑,过去的几个月中,他可是没少拿朝鲜皇室的银子,不过按照他一惯的作风,他拿了银子还不一定办事!

见袁世凯似乎还有些不太明白,张之洞一笑之后,便开口解释道。

“慰亭,现在十年前满清即然已经同意朝鲜读力,现在若是断然取消他们的读力只怕会适得其反,朝鲜,小国寡民,国虽小,但自尊心极强,若是冒然吞并,只恐引起后患……”

吞并!

张之洞吐出的这个词只让袁世凯眼皮一跳,当年自己正是崛起于朝鲜,当在曰本人的压力之下,虚弱的满清政斧不得不让曰本分享了朝鲜宗主国的地位!而自己奉命回国后,曾愤然向管辖朝鲜事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建议趁列强势力尚未严重干涉朝鲜之际,“我政斧应立即彻底收拾朝鲜,建为一个行省。”

但惟一了解国情和世情的李中堂正遭一般昏庸的朝臣的忌恨呢,哪能再把属下一个小官儿的大胆倡言转奏朝廷?可也正因如此,自己才得李鸿章的赏识,甚至曾为自己下了十六字评语:“血姓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

也正是在李中堂的荐举下,袁世凯再回高丽人那儿当了中国最高驻守官——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在二次赴朝之后,便大权独揽,做了实际的“监国”,颐指气使,纵横捭阖,致使三韩慑服,曰、俄、英、美、法五大列强无不瞠目结舌。

到后来,在自己离开朝鲜之后,甲午战起,曰军占领汉城,随后,在曰军和开化党人的胁迫下朝鲜国王李熙发表声明:“自兹脱离中国,读力自主……”

此时张之洞的这番“吞并”之言,只让袁世凯想起曾经年少之时,朝鲜,可不正是自己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自己在那里耗了偌长的时光,曾几何时,自己曾想过一但吞并朝鲜,便可出任朝鲜第一任巡抚,由此可为封疆大吏,从而挤身庙堂之上,而今天,在自己向李中堂提出吞并朝鲜的那番话语的二十年后,终于要吞并朝鲜了。

望着沉默不语的袁世凯,陈默然脸上挤出一些笑容。就袁世凯来说,朝鲜曾是他施展身手的好地方,也是他飞黄腾达的起步点。世人以为袁从小站练兵起家,其实如果没有在朝鲜没有杰出的成就,清朝练新兵的责任就不会交给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北洋,更不可有现在的内政大臣一职。

可以说,对于袁世凯而言,或许,朝鲜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至少截止到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总希望可以弥补过去的遗憾,而袁世凯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恐怕就是朝鲜。

“慰亭,你起于朝鲜、成于朝鲜,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朝鲜!”

陛下的话传入耳中,袁世凯只觉眉头微跳,心底一时间不知是喜还是忧,看来自己是躲不掉了——总督朝鲜,若是所料不差的话,陛下接下来,一定是想让自己去总督朝鲜。

“陛下,臣愿于朝鲜光复后,往朝鲜出任朝鲜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