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巴格达(3 / 5)

在大象上飞行上,那才是享受啊!”

享用着热餐的机组成员不时的朝着附近的战斗机飞行员喊着话,话里话外,无非就是“邀请”他们来享用早餐。

“真该死!”

原本有意用早餐的马明晓在心里嘀咕一句,透过那窗口,他甚至看到有人在里面吃着油条,甚至还拿碗似乎是在喝着什么,这都是什么人啊!

尽管伊拉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多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时代,但是相比之下巴格达的历史则不算长,直到公元754年,它还只是底格里斯河西岸一个不知名的村庄。那一年,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发现这里位置险要,而且气候宜人,便决定在这里建都。10万民工花了整整4年时间,终于建成了中世纪时世界最雄伟的城市之一,由于整座城市被三层圆形的城墙围住,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团城”。

公元762年,这座城市被正式定为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命名为“麦地纳?色兰”,意为“和平之城”,但习惯上依然称之为巴格达。公元786年到833年,是巴格达的繁盛时期,城市中大兴土木,一幢幢富有阿拉伯风采的建筑相继出现,市区由河西向着河东发展,成为当时中东广大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与贸易中心,同中国唐朝的京城长安、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道被誉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

到了公元1203年,当时的哈里发纳萨尔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洪水的侵扰,决定修建城墙,其中包括四座雄伟的城门,这就是著名的巴格达城门。但是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公元1258年和1400年,巴格达城先后两次遭到蒙古人的入侵,宫殿、学校和图书馆等大部分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其后,波斯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交替占领伊拉克,但都是把这里作为边疆区域,并不想花大力气进行建设,巴格达就这样沉默了几百年。

几经沧桑,当年的巴格达城门如今只剩下一座名叫“瓦斯塔尼”的东门,破落的城门和一小段残存的城墙依稀展示着阿巴斯王朝防御工事的风格。数百年来这座曾经的三大名城,早已没落了,曾经辉煌、壮观的建筑,早已毁灭于战火之中,现在的巴格达,不过是一个拥挤的、狭窄的城市,这座城市,甚至没有一条宽敞的主街以及真正的城市中心。

几乎是在太阳升起的同时,这座拥挤、杂乱的城市便苏醒了,在城市的中央一片被拆迁的工地上,数以千计的巴格达人正在那里修建着这座城市的街道,一条由巴格达总督卡里帕夏主持修建的大街。

“一座没有大街的城市!”

站在总督府的阳台上,卡里帕夏望着远处的工地,为自己的远见自喜着,他相信随着这条大街的建成,他的名字,必将随着这座城市一同被世人纪念。

在历史小说中的巴格达是辉煌的,但是现实中的巴格达却是混乱的,在去年出任土耳其巴格达总督之后,他即开始着手,如何重现这座城市的辉煌,以向世人证明土耳其人同样有着出色的城市治理能力,而这条大街正是改变巴格达的第一步。

“该死的,为什么要爆发战争呢?”

想到中国人的入侵、阿拉伯人的起义,卡里帕夏的心下只觉一阵无奈,他回过头去看着桌面上,那个由他设计规划的“新巴格达”,那将是一座土耳其式的、欧洲式的新巴达格,新巴格达绝不像现在这样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破落之城。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许再过五六年,任何人走进巴格达,都会禁不住诧异:这怎么会是一座如此美丽而气派的城市!古老的底格里斯河从城中间蜿蜒而过,四通八达的公路穿插在茂密的椰枣林中间,一幢幢的小别墅散布在城市各处,带有金色尖塔和蓝色圆顶的清真寺映衬在绿树蓝天之中。

而那时,他卡里帕夏作为这座城市的设计者,将会在享誉全世界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