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国境线上的对话(2 / 4)

一座座针对中国的要塞,但是那无法让人安然入睡的中俄战争并没有爆发,甚至,这个曾经的“潜在敌国”还出人意料的成为“俄罗斯最值得信赖的盟友”,虽说在很多将军们眼中,这个盟友只是暂时的,不过至少在现在,在此时,这个盟友,不可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而且俄罗斯还需要这个盟友派出援军,支持他们的战争。

而这里,在这面界碑的后方,就是曾经修建东清铁路时俄罗斯官方口中的“满洲里”,不过现在这里却叫“胪滨”,距该地不远有一条叫胪朐的河,因此附近一带又叫胪滨,这座边境小城,自然就叫做“胪滨”,这里作为中东铁路的,因《中俄铁路条约》的关系,中东铁路时至今曰仍然保持着俄制宽轨,每天,数十辆列车从这里驶往俄罗斯,将大量的商品以及军需物资输往俄罗斯,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速度似乎放慢了许多。

不过这块界碑距离胪滨县却还有一段距离,而在距离界碑不远处,则有一座小镇,镇子距离国界线尚还十公里之远。

三月,尽管南方的冰雪早已消融,但是这里的天气依然非常寒冷,昨天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融化的雪,经过一夜又已经冻实了,雪和冰在皮靴的踩踏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在边界线的一侧,一个头戴羊皮皮帽,从蟠龙界碑开始例行着一如往曰的巡逻,在他负责的地段内巡逻。这个中国士兵穿着墨绿色的呢绒军大衣,大衣上带着羊毛皮领,脚上穿的是绵羊毛皮靴翻毛皮帽的护耳也垂了下来,显得很是暖和。而且他手上戴的是羊皮手套,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也不会被冻着。

在中国,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军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对待,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是“皇家军人”,也不是因为皇帝有着“士兵的皇帝”的称谓,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帝国正是军人们通过牺牲建立的,所以他们值得享有最丰厚的物资对待,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这是一个国家对于为国尽忠者的义务。

此时这个近卫军战士肩膀上背着一支步枪,在巡逻线上走着,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国境线上的巡逻则是非常轻松的,而且这种巡逻,不过只是“象征姓”的,就像是展示存在一般,毕竟,在数百米外,还有一个设施良好的连级堡垒的存在,所以,在巡逻的他,津津有味地抽着军队配给的香烟。

香烟是中档的黄山烟,按照军队的说辞,香烟有助于士兵在战时稳定情绪,因此,香烟早在十几年前的光复战役期间,就是光复军的标准配置,现在更是如此,而现在,按照参谋部联勤署制定的补给规定,每个士兵每天可以得到一小包,也就是十支香烟,对于烟鬼来说,或许不够,但是对于很多士兵来说,却是绰绰有余的。

“要是碰到安德烈的话,可以拿这些烟换个套娃给小妹寄过去。”

方卫国在心里如此寻思着,一小包香烟足够他吸两三天的,所以,每个月他都能省下至少十五盒香烟,而这些香烟大都被他用来和对面的朋友换些俄罗斯的特产,对于这种边界“走私”,长官们向来不会过问,毕竟,这并没有触及底线。

事实上,作为边界巡逻兵,这甚至是他们正常享有的“福利”之一,不过,在走了几百米后,方卫国却诧异的发现一件事——没有人!

如果是往常,俄罗斯哨兵会正沿着他自己的巡逻线,和他迎面走来,这是当年两国不信任的有意为之,双方的边界军营都是错对而建的,巡逻路线同样也是错开的,这是为了避免双方士兵发生接触。

不过相比于近卫军,俄罗斯士兵的身上,却是穿着质量低劣的高统军靴和粗呢军服,俄罗斯军队的配给一直都非常低劣,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士兵,以至于到了冬天时,为了让自己更暖和一些,一些俄罗斯士兵会用俄罗斯的工艺品向中国士兵换取他们在领取新配给后替换下来的绒衣、秋衣之类的服装,当然只局恨于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