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匹配(3 / 4)

昭华 惊年渡 4814 字 2023-11-20

子、花生、瓜子,拼成了果盘的,虽然比不上府里的大吉事盒种类繁多,但是胜在新鲜。

“虽说山路难行,但是山下的集市倒还热闹。这几个丫头,”钱嬷嬷摇着头道:“见到东西都疯了,这个也要买,那个也要往怀里揣,明明府里有一样的东西,就是贪眼前的新鲜。”

珊瑚也叽叽喳喳说起来,山下的集市不仅有卖巧果的,还有面塑、剪纸、彩绣,一溜全是牛郎织女。还有扎好的纸灯,也都是中元节过了之后剩余的,一文钱能买十个。

不过她从里面挑了一个明显形状不一样的,献宝似的举到张昭华面前:“这是蜡铸成的‘水上浮’,我去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妇人买的都是婴儿‘水上浮’,这又和普通的‘水上浮’不一样了,她们说这叫‘化生’,有宜子之祥。”

到底是张昭华调教出来的人儿,一个个聪明伶俐,心也是想着她的。张昭华心里熨帖,嘴里却道:“滚滚滚,花了不知道多少钱,最后拿个河灯敷衍我。”

等人嘻嘻哈哈散去了,张昭华才沉下脸来,因为钱嬷嬷是要跟她说正事了,也就是山下一趟从宫人嘴里打听出来的,有关高炽的奶娘的事情。

“世子的确是有奶娘的,”钱嬷嬷道:“有两个奶娘,一个姓杨,一个姓金。”

高炽小时候不太好喂养,在吃奶上比较挑,原先吃过杨氏的奶,只不过吃了两个多月,似乎又开始吐奶,不得已又挑了三个奶娘上来,这三个奶娘里面,高炽认准了金氏,等吃惯了金氏的奶之后,原先杨氏的奶就慢慢不怎么吃了。

所以杨氏在高炽两岁半的时候就离了王府,据说是回了老家,这么多年也跟王府没什么联系;倒是金氏,一直待在高炽身边直到高炽八岁了,才按规矩遣出王府,至于去向何地,一开始是回了家的,她家就在北平,只不过没几年丈夫死了,高炽怜悯她,便让她住进了园子里。

“金氏的丈夫,”钱嬷嬷道:“原先也伺候过世子,三年前病逝了;而金氏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世子见她们孤苦无依,便将她们安置在了园子里。”

而钱嬷嬷接下来的话让张昭华眯起了眼睛。

“金氏的女儿,”钱嬷嬷依旧不紧不慢道:“就是香韵。”

“所以,”张昭华受了钱嬷嬷影响,刚才一瞬间激荡起来的心情慢慢收缩回去:“香韵也不是她自称的管事婆子的女儿,她是高炽奶娘的女儿,这可有点意思了。”

在奶娘这个问题上,张昭华绝不敢轻视,这种哺乳和养育的恩情,不是说可以磨灭就可以磨灭的,如果真这么简单,燕王不会对冯氏如此念念不忘,知道在祭祀冯氏这个问题上会让皇帝大怒的前提下,依然在西山立道观偷偷祭祀,可见一斑。

古之汉武帝,如此“忍而愎”的帝王,在奶妈的问题上,也是法外徇情,更不要说历史上还有一跃从乳母做到太后的人,就是北魏的常太后。

张昭华想来想去,高炽性格仁柔,更是长情,对哺育自己直到八岁的乳母自然是不能轻易割舍的,这一点张昭华极为确定,她当然也没想过让高炽割舍,这也是不切实际的事情——只是对于香韵这个奶妈的女儿,自小的玩伴,他的态度,就值得玩味了。

青梅竹马是什么,大抵如此了,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两无嫌隙,情好日密。况且以香韵这样的姿色,小时候也定是个玉女一般的瓷娃娃,张昭华几乎可以想象出一对金童玉女如何出双入对的情景了,况且高炽的确是说过“见过聪明的女孩儿,却比不上你伶俐”这样的话,略过后半句,似乎这“聪明的女孩”指的就是一个人了。

她随即又想到,香韵读书识字,从哪里读的书来,凭她父亲一个管事,母亲一个乳母吗——只能解释说是小时候曾跟着高炽一同进学的,王子王孙进学都很早,不过是三四岁就要习书了,那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