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我沈世魁终于又回来了!(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1 / 4)

皇太极对洪承畴的威胁还是起了作用,或者说洪承畴本来就抵挡不住收复辽东这个巨大功劳的诱惑,关宁军最终还是出兵了,以极快的速度“收复”了广宁地区,获得了丰盛的战果。

其实这些地方的清军基本上已经退的差不多了,关宁军的进攻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轻松得很。

在朝中大臣的暗示之下,洪承畴暗中支援了清军一些武器和粮草,希望他们能够与金州军拼杀得更激烈一些。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曾经的生死仇敌在金州军的强大威胁之下,已经有了和解甚至合作的迹象。只是金州军名义上还是朝廷的部队,即使有些小动作也只能在私下里进行,朝廷也是要面子的。

鲁若麟对朝廷同样看得很透彻,也不信任他们,所以才会让左路军出击,目的就是切断满清与关宁军的联系。

说起来鲁若麟还是朝廷的臣子,金州军也是朝廷名下的军队,但是金州军北伐满清的事情朝廷连屁都没有放一个。虽然鲁若麟按照惯例通报了金州军的行动,朝廷既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好像这个事情不存在一样。

其实朝廷现在对于金州军的恐惧更甚于满清,短短几年时间,金州军就从几万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二十多万,甚至到如今已经具备了灭亡满清的实力。

更有甚者,金州军的发展蒸蒸日上,对普通百姓和有志之士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与战乱不断的大明本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初朝廷接受金州军无非是想借助金州军的力量抗衡满清,让自己有时间可以恢复元气。结果是抗衡满清的目的确实达到了,自从金州军在辽南立足之后,满清再也没有南下给大明造成什么威胁了。

但是原本想要借此恢复元气的朝廷却因为农民起义深陷另一个泥潭,非但没有改善局面,反而让形势更加恶化了。就这样,朝廷当初希望缓口气再收拾满清和金州军的设想自然就落空了。

眼看着金州军一步步壮大,崇祯和朝中大臣的焦虑也愈发严重,更加不敢撕破脸。其实现在朝廷没有大规模调关宁军入关内平叛,并不仅仅是在防备满清,同时也是在防备金州军。

对于金州军北伐,朝廷的心态是复杂的。

一方面朝廷对为祸已久的满清痛恨不已,自然希望这个野蛮政权消失掉。但是如果完成这一壮举的不是朝廷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不受控制的新兴势力,对朝廷来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朝廷里有不少人认为朝廷应该坐山观虎斗,让金州军和满清斗得两败俱伤,再由朝廷来渔翁得利。

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年前,以为这样几十万人的大战双方死伤肯定不少。特别是金州军和清军都不是弱旅,这样的碰撞在他们想来肯定是非常激烈的。

清军在这个时候向朝廷示好,并主动让出占有的土地,在朝廷看来岂有不吃下去的道理。至于清军索要的粮食和武器,朝廷暗示洪承畴一些,让双方打得更激烈点,完美的诠释了渔翁这个角色。

这个时候在朝廷眼里,没有什么民族大义、满汉之分,有的只是权谋和利益。

洪承畴“收复”广宁在朝廷的宣传中自然是非常重大的胜利,至于金州军的战绩则是一笔带过。

朝廷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好,中原大地被李自成占领,南方还有张献忠肆掠,各地也是叛乱不断,可谓焦头烂耳。这个时候朝廷急需一些好消息来重振士气,洪承畴收复大片土地的事情自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洪承畴虽然和满清有了默契,但是他不傻,在出兵占领广宁地区之后,并没有挥师东进,谨慎的与金州军保持着距离。

通过这些年与金州军的交往,洪承畴深知金州军的实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与金州军交恶的。何况公开与鞑子联手攻打金州军,绝对是会遗臭万年的,打死洪承畴也不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