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位红颜知己当中,许卿音的气质最古典,最雅致,所以她是继贺甜之后第一个让王易心动的女孩子。
从小弹奏古筝,让她的气质有种不沾尘埃的脱俗,而能让她志趣相投并为之崇拜的,王易相信应该也是这样的人物。
果然,这位北大中文系的林教授没让他失望。
乍一见面,是儒雅中不失威严,但再一交谈,又有种亲切之感。
王易心里理想的国学学院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有威严,但不会高高在上,有一定的亲和力。
毕竟,国学以谦、仁、礼为主。
和这位林教授沟通了近半小时后,王易欣然向他发出邀请,一应的条件也任他来开,只表示许卿音的副校长位置是必须的,其他可任由林教授做主。
这一天里,他又和林教授就国学学院的建立讨论了不少具体注意事项,并在晚上共进了愉悦的晚餐,再会见了几位林教授推荐的重要国学人才,这才于第二天,带着许卿音一起来到许家拜访了许老。
这一次来,和他上次来许家,感觉又不一样了,许家之前的审视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热情,把他当成了一家人。
不过王易还是看到许老偷偷地问许卿音,自己是化身,还是本尊。
嘿嘿,这个您别问她,她也不知道。
得知王易这次是专门确定国学学院有关高职管理人才的,许老看向王易的目光顿时变得格外的赞赏:“国学确实是需要大力提倡。以前总有人抨击国学的仁和谦,但在我看来,任何态度都是分对象来的。对朋友,对亲人,要仁,要谦,要礼。对敌人,那就得以牙还牙!”
“现在很多人深恐提倡国学会让民众们再次回到以前的封建王朝,哼哼,难道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亮刀子、怼人就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浮躁,心灵得不到净化。现在的中年人,已经越来越迷茫,看不清自己前方要走的路。”
王易微笑:“其实,也是因为现代的教育所致,太过于功利,太重视眼前的分数,凡是分数高就好,忽略了德智两方的教育。”
他回忆:“我们那时的思想品德课,是洗脑。这没错,毕竟从小竖立一个完美的标榜,有助于建立坚定的信念。但现在的思想品德课,虽然增加了国学,但浮于表面,教书的老师自己都不是什么国学尖子,也就会照书念,不懂得以身施教。”
许老目光一凝:”说得这么清楚,你经历过?”
“周围有朋友家里有小孩,听他们发过牢骚。”王易笑道:“这也是我想重点办国学学院的原因之一。我希望这个社会少点戾气,多点思索,多点仁慈和耐心、礼貌。”
许卿音妙目一转,提出质疑:“但以前的封建王朝,确实是以国学为主,但真正读书写字的人少,很多市井百姓都是不识字的……。”
“但他们处于那种氛围下,他们对读书人是尊重的,是畏惧的,他们很尊重知识。而现在,因为那个特殊年代,读书和知识被错误地踩在脚下,许多传承有些断代。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对精神文明抓得不严,流于形式,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有钱人鄙视知识分子。这是一个观念的颠覆。现在,我想试着把这种观念扭转过来。”
“所以我搞研究,不管是石墨稀电池,还是快速充电,还是燃煤发电技术,说白了,要求的是专精知识点,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在人们心中竖立高先精技术的领先地位和权势,然后,通过这种国学的潜移默化,给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文明而仁、礼的环境,尽量洗去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戾气,让他们的胸怀尽可能地变得宽大,让这个社会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性格缺陷和自控力不足而产生的悲剧。”
许老若有所思:“也就是说,你认为,国学能增加民众的自控力?”
“对!”王易很肯定:“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