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拦奔马母女求活路(2 / 3)

我活不了啊!”

女人的哭喊如同魔咒,萦绕在众人心头。

李大德在马上喃喃自语,像是在骂街,表情时而凶狠,时而又悲哀。

不知道是不是被吓着了。

这和以往在书本或电影中见到的完全不同,而是活生生的就在你面前,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气味。那种扑面而来的绝望和压迫,让习惯了隔着屏幕指点春秋的李大德浑身颤抖,喘不过气来。

他怎么也摆不出此前指点江山的造型了。

众人不敢出声打扰,更说不出什么劝解的话来。

这不是铁石心肠,毕竟平白要多养活一人,总不能因为别人可怜就胡乱答应。易地而处,怕是就连王伯当都会拒绝。

天下可怜之人多了,他没法救,也救不完。

身后那些人的身影已然消失,耳边也渐渐没了哭喊声。一行人就这么沉默而走,过了不知多久,李大德却突然勒住马,狠狠的骂了一句

“去尼玛的吧!管那么多!”

骂谁呢这是?

众人尽皆懵逼,不明白某人又抽什么疯。却见李大德掉转马头,狠狠的一抽鞭子,却是纵马向来路又奔了过去。

“三郎!”

车前的马三宝脸色一急,跳下来喊了几声,却不见回应,便扭头对周围家将骂道“都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跟上去!”

“驾!”

“驾!”

家将们呼喝着纵马狂奔,一个个如临大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去打架。

……

永济郡城,地处中条山北麓山脚,距黄河东岸不到五十里,是河东的郡治所在。开皇年间,朝廷在此设立了常平仓,随后又增加了义仓。是关中最主要的粮食产地和赋税大郡。

正是收获季节,沿途所见许多车马拉着粮食,向郡城粮仓运送。那一车车满袋的粮食,与道路两旁在田地里刨食的饥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开皇五年,朝廷命各郡县筹建义仓,以备灾年,并号召百姓向义仓捐粮。各地乡绅百姓无不踊跃。然而到开皇十五年,皇帝却下令将义仓收归国有,以充赋税,并规定百姓每年必须向义仓上缴粮食。可笑本是平灾用的义仓,如今却成了百姓的负担!”

王伯当的话满含讥诮,随着马匹走动摇头晃脑的,活像是个掉书袋的老夫子。

再次上路的队伍里,便多了此前遇到的母女三人。

女人随夫姓崔,家人尽皆没于战乱,只身带两个孩子来到河东。

本以为到了这里就能活下去了,可眼看冬日在即,母女却连和落脚之处都没有。绝望之下,这才作出了拦车的事。

李大德自问不是同情心泛滥的人,但终究无法把脑海中那一幕抹去,索性干脆把母女三人都带了上路,等到了郡城,就丢给李建成头疼去。

刘皇叔不是说了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呀!

王伯当发扬绅士风格让出了马车,和李成同乘一匹驽马,姿势有些不忍直视。

李大德尽量不去看那两个贴在一起的男人,此刻闻言,便直勾勾的盯着视野前方叹道“这一波智商税收上去,政府的信用就算是破产了,再推出类似的举措,百姓也不会信了。”

又是几个新名词,听得王伯当有些发懵,但后半句话却是懂了,点头赞同道“不错!肉食者鄙,不外如是!”

远处已见永济城墙。城外大量的草棚连成一片,到处都有饥民聚集。马车里的两个女娃似乎闻到了粥味,从里面探出小脑袋里,眼巴巴的望着。随即就被两只粗糙的小手拽了回去。

赶车的马三宝对于自家公子时而出挑的言辞无可奈何,却受够了王伯当总冒出来撩拨。

就算你想造反,用得着一直说嘛?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我说王兄!”

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