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研究,好像在矿场进行挖矿一样,挖到了宝石公之于众,就相当于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论文能发表出来获得认可,他才算毕业。
以后无论是闯荡江湖,还是继续深造,都有了各大门派都承认的合法身份。
最近在录音的时候产生的各种问题让曾凡萌生了念头,他想研究其中的原理,既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和转录播放,也涉及到人耳的听觉接收,以及大脑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相比量子场论,超对称,弦理论等物理学前沿领域,声学算是冷门学科,关于人脑的神经生物学,在这个学校倒是不算冷门。
两门综合到一起,他都找不到对口的指导教授,只能是自己泡图书馆,网上查资料,先收集相关领域的论着,看看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再在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也是机械波的一种,必须在介质中才能进行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一样,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正常人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二十到两万赫兹之间,空气中传播的波长在两厘米到二十米之间,低于二十赫兹的声音属于次声波,高于两万赫兹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次声波波长超过十七米,能传播很远的距离,作用于人体能使内脏共振破裂,干扰神经系统运行,使人头晕恶心,更严重的可致人耳聋昏迷,神经失常,甚至致人死亡。
低于三点四厘米的机械波可以视为超声波,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用于医学的超声波探测使用的就是十微米到三百五十微米波长。
曾凡准备研究的声音主要是乐器,人声和音响设备,这些声音的频率范围主要在二十到四千赫兹之间。
低音歌唱家一般最低频率也在八十赫兹以上,而能发出一千两百赫兹以上的声音,已经是极少数人才具备的高音天赋了。
决定声音大小的是音调和频率,同样的音调和频率,区分不同声音的依靠的则是音色,反映在软件上就是声音的波形,也是曾凡那个编曲软件主要编辑的内容。
不同的人声,不同的乐器,体现出来的波形是完全不同的,编曲软件可以根据乐谱产生完美波形的声音,波形完美只是软件的体现。
人耳感觉到的完美,或者打动人的声音,则是另一种形态的波形,两者的波形很少会完全重叠,这也是曾凡未来研究的方向。
声音的编辑只是一个因素,音频文件的采样压缩格式,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工作原理,处理手段同样会影响同一首曲子的效果。
如何让软件能生成最能打动人的声音,自动修音既可以保存录音音源的特征音色,又能去掉各种噪音杂音,在传达到听者耳蜗时得到最完美的效果,才是他的研究声学的初步目标。
声音到达耳蜗只是一个阶段,耳蜗接收到不同的声音后,刺激连接的神经纤维产生不同的电信号传导到大脑听觉中枢,促使大脑产生真正的听觉记忆和反应,如何记录和分析这些不同反应,发现那些让人容易产生共鸣的声音特质,则是他更高阶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