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的,都可以投之一试。” “枳实换成枳壳,是不是很合你心意?”老唐笑道。 时间久了,他也摸清楚了几分李介宾的用药习惯,知道李介宾介意枳实破气。 李介宾并不避讳这件事,人无完人,他有这种习惯也很正常。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所以这两味药其实药性相近,用枳实枳壳与否,根据实际需要为准。” “但枳实破气确实比枳壳更峻猛,从八味解郁汤的效果来看,枳壳的适应范围明显更广。” 王天赐在一旁做笔记。 而老唐则是提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张元素的枳术丸呢?” 这个问题就问到了李介宾的痒处了,张元素的核心方,就是这个枳术丸。 枳实白术比例1:2,这个方子可以说是张元素的根本方,由枳术汤化裁而来。 枳术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剂。 枳术汤由枳实和白术两味药物组成,主治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的症状。 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枳实行气散结除饮,白术健脾燥湿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 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 在气机上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枳术丸则是由金代医家张元素所创制,首见于其学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卷下,由白术二两、枳实一两组成,研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有健脾消痞的功效,主治脾虚气滞食积证。 “一个学派的学术思想往往是有实际寄托的。李东垣在《脾胃论》里说它脏皆有补泻,唯脾胃升降。升脾就是补脾,降胃气便是泻胃。” “老唐,阿不,唐老师你眼光挺贼呀!最近内经又有进益?” 老唐笑了笑,自从经历了临床实践后,他脾气转变了不少。 《黄帝内经》中“阳为气,阴为味”,张元素提出“气为阳,味为阴”,并按照药物气味的不同,详细划分为味厚(纯阴)、味薄(阴中之阳)、气厚(纯阳)、气薄(阳中之阴)四类......
第493章 枳实枳壳(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