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知我者,夏侯伯阳也!(1 / 2)

夏侯安给曹操写了回信。

传至曹营,已经到了决战前夕。

升起的中军大帐,夏侯惇、夏侯渊、曹洪等心腹将领尽皆披甲按剑,目光凝重的望向那个在众人之中并不算高大的短髯男人。

明日决战,成败在此一举。

相较于麾下将领的沉重,作为统帅的曹操则十分淡定。

私下里,随军从事毛玠也不止一次的问起:“关于决战,州牧可有十足把握?”

曹操豁然大笑,俨然胜券在握。

众人见此,皆是信心十足。

然则事实如何,曹操心中透亮,此番决战,胜算恐怕不到三成。

数月的恶战,将本就不多的后勤补给和人力消耗殆尽。

若非别无抉择,谁也不愿出此下策。

可……实在是拖不起了!

思绪收回,曹操从座位起身,踏着沉重步伐蹭蹭向前,走到大帐中间的沙盘,右手拔出腰间佩剑,剑一出鞘,发出‘呛啷’轻鸣,剑尖往明日决战的地域一指,声音不大却布满威仪:“明日决战,吾当身先士卒,进攻号角一响,尔等各率本部,按照之前部署协同发起冲锋,与我一举歼灭贼军!”

主上不惧死,诸将又何惧一战,皆是大受振奋,齐齐抱拳吼道:“愿为主公死战!”

众将的表态使得曹操很满意的点头,随后挥手示意众人,各自回营歇息备战,以待明日。

诸将走后,毛玠再次忍不住的过来问道:“州牧,真有胜算?”

在他的推算中,明日一战,哪怕作为主帅的曹操身先士卒,也同样是胜算渺茫。

看着这位新加入不久的智士,曹操的小眼睛里愈发深邃,可面容仍然是自信模样:“孝先不信?”

毛玠与曹操对视过后,心中暗叹一阵,神色复杂的拱了拱手,也离开了。

偌大的军帐中,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人。

回到座位上,曹操脸上重拾疲倦,一双小眼阖拢,轻呼浊气。

为国家,有死而已!

小憩不到片刻,门口处的帐帘掀开,一张凶煞的面孔探入,声音瓮沉:“主公,有书信至。”

处于困乏状态的曹操并不睁眼,声音也低:“何处?”

如果不是国家大事,也就懒得动了。

他实在是乏了。

门口恶汉回道:“是从都昌传回来的。”

都昌!

听到这个地名,曹操霎时将一对小眼睁大,疲倦的脸庞上焕发出几丝生机,声音也沉稳不少:“呈上来。”

典韦将书信送至主公手上。

看着手中竹简,曹操思绪再次拉远。

从夏侯安驰援北海算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在此期间,曹操明面上虽然从未给夏侯安写过书信,但暗地里却时刻关注着北海局势。

他有意观察夏侯安和曹昂的表现,也想看看他两在一起,到底能走多远。

果不其然,夏侯安成功击退了围困北海的贼军,也因此赢得了不小的名望,然后重建都昌城,继而招降流寇,取得民心……

至于传言夏侯安杀死孔融一事,曹操嗤之以鼻,他和这个侄儿相处时间不长,但对夏侯安的脾性却是尤为了解,聪明机警,不会做这种蠢事。

何况,孔融一介迂腐,杀了又能如何?

直到后来,袁谭率军围困都昌,曹操才为之叹息,他甚至做好了写书信向袁绍求情的准备,毕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双方兵力悬殊,胜负大家心中早已有数。

熟料,他这个侄儿剑走偏锋闪袭营陵,愣是从绝境中闯出了一条路来。

获悉此事的曹操在短暂惊愕之后,是无比的开怀大笑,与众人言:生长当如此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曹操下定了与贼军的决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