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报恩(2 / 2)

看到五丈河边有官府的人在转悠,刘升月心里有数,让他赶紧安顿好家里,他则盘算水泥的事情。

在没有发达的交通物流网之前,受限于保质期,水泥想铺开,还得靠在各地建厂,但在这个没有专利权,还有仆从存在的古代,刘升月没有信心能保住方子,从来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把他宅子和汗蒸馆前面的路面给铺上水泥,也算是做个广告。

心里这么计划着,刘升月让人把陈四叫来,先铺他家门前的,先铺靠近围墙的那一半,另外一半,等先铺的硬化可以通行后再铺,如此,对技术和交通的影响也能降低一下,正好让董大的采砂厂先运行起来,提前熟悉业务,等朝廷确定下河段,董大方能先行一步。

至于让董大一个人就把东京城里所需的砂子包圆,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刘升月想都没想过,东京城太大,别说一个董大,就是来十个,在全靠人力的年代,那也包不圆。

不坐诊了,刘升月有大把的时间忙自己的事务,陈四领着人浇灌路面的时候,他非常有空的去指导,务必要让路面浇灌质量最佳,好让他出行方便。太有空闲了,甚至于还指点着陈四用碎瓷片在路上镶嵌了一副图案——

这种玩法,在现代刚改革开放之初非常流行,后来瓷砖发明后,就被图案更好看,颜色更多样的瓷砖取代了,不过,北宋还没瓷砖,刘升月也做不出瓷砖来,这个玩法,目前还是很新颖的,只要他自己不嫌弃土就行。

然后,门口的路都还没浇灌好,折府的折惟昌找上门来,帖子都没提前下,直接来登门的,开口先致歉冒昧来访,完了就火急火燎的问“听说,新出来的那个叫水泥的东西,与刘郎中你有关?”

刘升月顿了顿,想起帮张耆改建的院子,默默赞了一声给力,点头“是,我的房子,我的厂。”

折惟昌立即道“听说此物甚至牢固、耐用?”

刘升月“是。”

折惟昌“能建坚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