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占全国抗倭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为国捐躯,居全国之冠。 据统计,抗战8年,蜀省出兵总计约340万人; 但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13万人... 正面战场抗倭军队每5个、6个人中就有一个川人,平均每17个川人就有一人上前线。 八年抗战,川军将士北出剑门,东越巫峡,转战7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3个省会; 参加了华国战场抗击倭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守卫了全国前线战场1\/5的国土。 而现在,是时候让他们魂归故里了! 回宜城路上,林怀远怕陈易年纪小,很多事情不知道,专门给他讲述了一遍川军过往。 民国初期,川军一些部队之中,老婆比军官多; 军官比士兵多,士兵比枪杆多。 有的军官乘滑竿或者坐黄包车,还有一些蓄养家禽的士兵; 有的荷着鸟笼,抱着猴子,还有的用绳子牵着狗。 他们沿着马路,通过郊区,成群结队,毫无秩序; 有的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其余的服装则随心所欲,任意穿戴。 但每个人都带着旧式雨伞、茶壶、电筒、毛巾、蔬菜和备用草鞋; 这些东西或挂在肩膀上,或者用绳子拴在身上。 许多扛枪的人,都把用布包裹着的私人财物吊在枪杆上; 像这种吹吹打打的喜剧般的队伍,估计只有在传奇故事中才有了。 而这就是川军的真实写照! 连外国人都知道,蜀省军队素质之差,国内外有名,同其他优秀的部队相比,相差甚远! 1935年8月,校长在峨眉训练团讲话: “我从蓉城乘车到峨嵋,在途中遇到某些军官坐滑竿从我车旁经过。” “仰卧倨傲,毫无军人之仪态,形象甚为难看,可见毫无教育! 抗战初期,邓希侯奉命率第22集团军不远千里前往第二战区参加晋省保卫战时; 驻防晋省的阎西山拒绝川军入晋,指斥川军: “武器不好,作战不力,是不会打仗的叫花子部队!” 台儿庄大战之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棕仁认为: “川军习气较坏,官长均视物质享受为当然。” “不能与士卒共甘苦,各将领间因为省内长期互战的结果,彼此均积不相能!” 这就是军阀混战时期,川军给人的印象。 这一时期川军被称为烂部队也是有原因的... 民国时期,川军作为地方武装,为争地盘,加入到军阀混战; 因为蜀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好多的军阀在这儿打来打去。 仗是天天打,也看不出什么战斗力; 有人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蜀省人讲义气重感情,打仗的时候,不伤害自己人。 军阀混战的时候,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派系,但是互相之间还有着亲情关系; 说不定在战场上打着打着就能碰到自己的亲戚了,所以,老乡之间也都是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不愿意伤害对方。 刘湘和刘文辉争夺蜀省地盘,这两个人是叔侄关系; 这两个人打仗归打仗,逢年过节,刘湘还得带着礼物去给他叔叔拜年。 大家在屋里面打麻将赌牌,好像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样~ 长官们如此其乐融融,下层官兵也是这样; 他们经常早上打完仗,到了晚上,两军的士兵就聚在一起吃火锅,辣的是满脸通红,然后对着天放几声空枪。 但是到了抗倭时期,涉及到了家国天下,川军的思想就不一样了! 就在柒柒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即1937年7月8日; 蜀省军阀刘湘便以蜀省省主席的
第471章 川军埋骨他乡(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