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欢喜》(2023.1.24)(2 / 3)

,相当于北冥,要倒着经脉修炼,很抽象。

比起来,我更喜欢美感。我说不出什么是美感,但当我看到她时,她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一切事物到最终极的状态,都会变模糊,禅也好,就连自动化也是如此,凭借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经验之谈。而理性材料从来都出自感性材料,谁能说这不是事物进步的一个环节呢!

人生从小说里来最有滋味,在诗词里也足够浪漫,在散文里,总感觉不够深切,像是隔衣搔痒。可我这么说更像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我是如此自由,早已忘了不自由时的艰辛了。我体会不到闭门写禁文的快感了,但现在也能体会到别的快感来。

我总换座右铭,感觉是因为博学?可能又是因为自己不专一,听风就来个雨,东倒西歪,东拉西扯。最后也不什么座右不座右了,既然喜欢就全背下来呗。我同时也感觉,无论是什么句子,都有局限性,所以最后也就不推崇座右铭了,像是在给自己上枷锁。

日出千言,不损自伤。说话太多自是不好的。

双偏都不是创新或者有思想的表现。有思想,那就得去找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而不是人云亦云。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服老的话,确实,得科学服老。从零开始,从心出发,也是最快的进步方式。老年的生活方式嘛!不该封闭自己,可我,年轻的时候就基本封闭自己了。但要说封闭也没那么绝对,我知道社交的重要性,只是不善于罢了。社交的确是让自己保持与世界潮流接轨的最好的方式,但有时也不太必要。不多不少挺好的。

自然不是史学家,我也不去想古人的心里在思考什么,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东西多了,杂了,古今对比一下,发现没什么不同,从仕从学,三更灯火五更鸡。纯实用主义也好,儒学也罢,其实都是为了维护一个秩序,激励人们进步,或者获得最高效率,大抵如此吧。

其实这种模式,不,每一种模式都不可能什么弊端没有,专用的通用性不强,通用的误差又大,因地制宜又冗废过多,实在是无可奈何,需找一个最公平的方式,也就如此了。最后的确是要归于实用主义,也就是金钱,无可厚非。

一个人为什么失眠?想不开是一方面,没做到是另一方面,毕竟想要和得到间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不是靠焦虑就能填平的,该睡睡吧兄弟。

所有的快乐都靠自己想象吗?嗯,给个素质三连,再加五个“你这”。

先生说文学要有艺术性,没错啊!我也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冲!

勾当吗?我确实想干,毕竟现在血气方刚。也读出来一定道理来,人不服老,往年轻那边靠,没毛病。不过也确实,二十来岁就如同初生的幼子一般,还没到出力的时候(这里的出力是了不得的大力,不属于小的工作),现在是跌打的时候,要走南闯北,干些事情,多读书,多学习的年龄,敢爱敢恨的年龄,年轻时不多积累,老了也就心气不足了,现在就得卯足劲,闷下头,死干!

我更趋向于晚熟,晚熟的人一般都早熟。我觉得我是你,你是我,所以,是不是也不打紧。

谈到了老龄化问题,我很赞同先生的看法。其一就是应该提高老年的定义年龄,因为平均年龄确实在上升,这是大势所趋。其二老人不一定是社会的包袱,有人说岗位不够是老年人不退休,我不太赞同这个看法。有些很有深度的工作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见识不足,技能也欠缺,挑大梁还是费些力气。又不能很好继承,别的方面嘛!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是年轻人的摆渡人。若是没有的话,毫不客气的说,人类濒临灭绝,实为唇亡齿寒。

先生所担心的,正在发生,也正在被解决,我相信,我们会成功的。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