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报到前夜(2 / 3)

碟,就好像后世守着套房子一样的资产感。

然而陈澄在他激动的时候老想出来纠正他,他的观念中明显有个潜在雷点,他坚信的应该是“正版”音像制品的前景,但显然对“非法”音像制品及其流通渠道的破坏力缺乏B数。

可大老舅却有点执迷不悟,一直都想试图说服陈澄,开一个录像租赁店,打造成连锁的,后面再跟影碟时代接轨。

盈利模式,除了正常的录像带租售,还可以投放影视产品的广告,甚至是录像机,VCD/DVD设备的广告;

充会员,卖卡,圈押金,直接优化金融现金流;

可以直接和出版社谈版权,版权谈下来之后盘一个录像带或者影碟厂自己灌录,做到成本优化;

做大了还可以找影视公司定制内容;

作为海量的录像带,VCD/DVD采购方以及流通渠道,也意味着拥有了海量影视作品的版权,等到互联网时代“软着陆”,直接形成从实体产业到互联网视频巨头的过渡。

获得了30年的信息差,他就敢叫日月换新天,妄想把一片散装红海一统江湖。就冲城那些个音像出租,要统一他们,陈澄觉得大老舅去哪个堂口拜个大哥可能来的会更效率一点。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老舅说的天花乱坠,陈澄听的哑口无言,他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似乎大老舅说的每一条,又都挺有道理。

而当大老舅说出“摆脱地域局限,可以和邮政谈,咱们甚至可以用邮寄的方式租录像带”时,陈澄是春雷一声震天响,我的天爷,我种下一颗种子,我大老舅脑袋里竟然长出了个奈飞……

然而虽然想到了“奈飞”这家从DVD租赁成功转型流媒体巨头的成功案例,陈澄却依旧顾虑重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不知道是否应该把这样的案例讲给大老舅听。讲了无异于火上浇油。

没错,奈飞的模式能在大洋彼岸成功,但陈澄却总是觉得,同样的模式,未必能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最大的挑战,恐怕就是“非法”音像制品。陈澄自己都还记得,到了2000年前后,他每周都会去跟大学里的小伙伴“挑碟儿”,带着全寝室的希望和众筹的票子,定期去学院附近的音像店,盗版电影,电视剧,游戏,一买一大摞,DVD,3-5块钱一张,小电影稍微贵点儿,依旧便宜得跟不要钱似的。

不可说,奈飞这茬当真不可说。

和大老舅关于这个项目的探讨,也让陈澄陷入了某种自我斗争。

一方面,他意识到,人固自我,虽然大老舅接收了30年后的信息,但粉饰的却是他自己原有的认知;

另一方面,后世无数的成功故事,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是踩在整个行业中无数倒下的同行的尸骨血肉上,开出来的花。虽然后世有成功学当事后诸葛亮,把这些成功故事盘出各种鸡汤,但真倒回来,自己在这行业中投入精力物力竖起一杆大旗,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一定是最后活下来的,而不是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好在还没赚到第一桶金,大老舅的梦想就还依旧停留在梦想。陈澄索性也随他去了,等真挣到了钱,大老舅如果想试试,都有钱了,就当给他个奖励,为他的梦想保个驾,护个航吧。

一转眼,就快到了要报到的日子。之前的通知书上面写明了,开学的前一周的周五,收到通知书的要去学校报个到。

而报到前的晚上,陈澄却回来后罕见的失眠了。

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陈澄思考着自己回来的一桩桩,一件件。

陈澄发现,自己似乎还是没有融入这个时代。仍旧在自己家和姥姥家两点一线。

不爱看电视,听广播,连涉及自己的节目都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