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芈八子(一)母以子贵(3 / 4)

在历史的长河中,成王败寇的观念深入人心,秦国的史书《秦记》,将原本正当继位的“秦季君”嬴壮污蔑为篡位者,而将篡位的秦昭王嬴稷,描绘成了合法的继位者。

当年的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可能受到了《秦记》的影响,盲目地相信了其中的记载。而后来的历代史家们,也在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盲目地信奉《史记》的说法。就这样,这一贼喊捉贼的秦国伪史,在两千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澄清,流传至今。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去探寻。《秦记》和《史记》固然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但它们也可能存在着偏差和错误。

无论如何,历史的结果是嬴稷继承了王位。而他的母亲芈八子,也成功的母以子贵,从儿子的手中拿到了王权。秦国的政权,也正式从秦武王过渡到了秦昭襄王的时代。

这个时候的秦国,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还是保持着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在秦武王去世后,秦国面临着一场权力斗争。但是,由于嬴稷有赵武灵王的支持,再加上宣太后芈八子的手段高明,最终成功地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当然,嬴稷能够顺利的登上王位,完全是因为内外因素的推动。而回看这些内外因素,他们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阵营,也分别有着自己的算盘。

从秦国内部看,芈八子作为一个女性,为了谋得权力,使得她在政治斗争中能够站稳脚跟,她只能或者说必须推举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

而芈八子的异母弟魏冉,和向寿等人的密谋,也显示出了他们对于权力的渴望。樗里疾在这场权力争夺中,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而甘茂的倒戈,无疑是这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他的决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秦国的政治格局。嬴稷的被立为王,标志着新的权力中心的形成。

而嬴壮和嬴雍的出逃,则显示出了他们在这场斗争中的失败。他们的离开也意味着秦国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这场权力斗争的结果,对于秦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方势力的角逐和权谋的较量。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个人的生死和国家的命运。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继续阅读!

从外部的力量来看,赵武灵王为了自己赵国的利益,暗中支持秦惠文王的庶子嬴壮,企图让他与秦昭襄王,争夺王位,从而引发秦国的内乱。这场内乱将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动荡和混乱,削弱其实力,为赵国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壮大。

然而,要想成功推动秦国发生内乱,并非易事。秦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和智慧,其内部也存在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关系。赵武灵王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种因素,找到秦国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同时,他还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和干扰,确保自己的计划不被识破和破坏。

这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和势力角逐,不仅展现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秦国国内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宣太后和惠文后的对立,樗里疾的立场选择,以及赵武灵王的干预,都对秦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昭襄王即位时,年仅十九岁,在当时那个混乱的战国时代,年轻的秦王仍然面临着诸多内外挑战。

国内,秦惠文王留下了庞大的权力真空,新君继位需要时间,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国外,山东六国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抓住秦国的弱点。在这种情况下,秦昭襄王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个决策,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与此同时,代行王权的芈八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她凭借着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成功地掌控了秦国的政权。她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