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夏(13 / 14)

【注:摘自360百科: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妙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妙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压、褒氏、费氏、杞氏、增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上建立起来的。

夏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 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

《礼记·绪衣》、《尚书·太甲》、《清华简·尹造》及《清华简·尹至》,称夏朝为“西邑夏”或”西邑”,有学者据此考证,甲骨卜辞中“西邑”即代指“夏”,也就是说,“西品”是商朝人对“夏”的称谓。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

大禹治水获得了民心,舜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了禹。详细情况见“大禹治水”。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把天下传给益。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等到禹逝世,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并消灭了有扈氏,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夏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结果被羿放逐,丢了国家

中康逝世以后,他的儿子帝相继位。帝相逝世,儿子帝少康继位。帝少康逝世,儿子帝予继位。帝予逝世,儿子帝槐继位。帝槐逝世,儿子帝芒继位。帝芒逝世,儿子帝泄继位。帝泄逝世,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jiōng,平声炯继位。帝扃逝世,儿子帝廑jǐn,谨继位。

帝谨逝世,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为帝,这就是帝孔甲。帝孔甲继位后,迷信鬼神,干淫乱的事。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相继背叛了他。上天降下两条神龙,一雌一雄,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饲养的人。陶唐氏已经衰败,有个后代叫刘累,从会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侍奉孔甲。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做成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吃。夏后孔甲吃了以后,又派人去找刘累要肉酱,刘累害怕了,就迁到鲁县去。

孔甲逝世后,儿子帝皋继位。帝皋逝世后,儿子帝发继位。帝发逝世,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他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不但不讲德行,反而用武力伤害百姓,民众都不堪忍受。他曾经将自己比作太阳,并对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