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隋(11 / 23)

有了进一步提高,选料比较精细,捏练技术有所改进,使瓷土得到较好溶解,胶体物质增加,胎体较薄,烧造过程中变形和损坏率有所降低。安阳出土的开皇十四年(594年)张盛墓和仁寿三年(603年)卜仁慕中,有许多生活用具、俑群和明器等,是用青瓷烧造的,代表了当时青瓷的发展水平。白瓷的烧造技术在隋代也有突出的进步。隋代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提炼或控制胎料和釉料中铁的成分的方法,因此烧造出色调比较稳定的白瓷。在西安出土的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大业六年姬威墓以及张盛墓中就有近百件白釉瓷器,这批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 [162]

造船业

杨素所督造的五牙大战船,船上有五层楼,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个拍竿,高50尺,可以拍击敌船。炀帝游江都时所乘的船,种类很多,有龙舟、翔螭、浮景、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等。其中尤以龙舟制作最精,高 45 尺,阔 50 尺,长 200 尺;船身分为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 120 个房间。这些船都“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刻奇丽”,可见制作技术是很高的。 [162]

商业

货币

隋五铢钱币

南、北两朝,钱币轻重极为紊乱。南陈有五铢、六铢、鹅眼等钱,岭南诸州用盐米布交易,都不用钱。北齐有常平五铢钱,制造甚精,但市上盛行私铸钱,种类繁杂。北周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五铢三种钱币,与齐旧钱杂用。河西诸郡也用西域金银钱,官不禁止。大抵各地方都有私铸钱,朝廷法定的钱币只算是各种钱币中的一种。隋文帝即位,力求钱币统一,新铸一种五铢钱,各市都置样钱,不合样的钱不许入市,世称“隋五铢”。前朝旧钱一律废除。585年,新五铢钱通行全国,百姓称便。灭陈以后,陆续在扬州(治江都,江苏扬州)立五炉,在鄂州(治江夏,湖北武汉市)立十炉,在益州(治成都,四川成都市)立五炉,依定样铸钱。隋文帝刑法严厉,不许私铸钱流行,基本上保持钱币的统一。隋炀帝时,私铸钱又盛行,一千钱只重二斤,后来只重一斤,甚至翦铁片、裁皮革、糊纸钱混入铜钱中使用。钱贱物贵,币制大乱,一直乱到亡国。 [176]

城镇

商业的繁荣由于政治上的统一,全国市场扩大,特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出现了繁荣景象。东西两京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西京长安有东西两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因为是国都所在,所以城内“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不少居民“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东都洛阳有三市:东市名丰都,南市名大同,北市名通远。通远市“二十门,分路入市,市东合漕渠。市周六里,其内郡国舟船,舳舻万计”。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少数民族和外国商人纷纷要求入丰都市交易,得到炀帝的允许,于是“先命整饰店肆……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给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这一记载反映了在商业繁荣背后的虚伪和社会的不公平。 [163]

此外,四川的蜀郡,江南的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等郡,以及南海、豫章、荆州、蔡州、岐州等都是当时着名的商业城市。 [162]

外贸

隋朝的对外贸易,主要有西北陆上和东南海上两路,而西北陆上贸易尤其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