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的事李恪全权交给了李玄道,李恪要做的事,就是李玄道需要什么,李恪迅速准备好。如何修路李玄道比李恪有经验,但做好后勤保障,李恪比李玄道有经验。
在齐州练出来的。
李恪现在正在忙什么?忙着造车子。
现在的马车的车轮制造技术太繁琐,制造时间真的长。李恪现在想的是,不管是现在修路还是以后修沟渠,如果有大量车子,不仅可以运送泥土石灰,还可以接人上下工啊。比起人用双腿从村里到上工的地方,用车子接送可是快多了。
更何况,陇右这地方不缺挽马。
李恪选择要造的车子,就是手推独轮小车的双轮版本。简单来说就是,将车体中间下面的那个单独的小车轮,变成车体两边的两个小车轮,同时,车子也稍微加长一点,能够坐的下四个人加一些工具。当然,挤一挤坐六个人也行。
为了能够大批量快速制造,李恪这种从手推独轮车改造过来的小车一切从简。车轮的制造方法很简单,几块木板拼成周长为八尺的正方形,然后切圆中间打孔。车底座用木料打造,边上护栏和车板直接用砍下来的毛竹,将枝叶砍掉再打磨光滑做成。
五个人合作,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就可以做出三辆车来。
李恪对自己改造出的这种小车很是满意。
至于使用寿命?能用就行,寿命就不在乎了。毕竟制造很是简单,没有造过车子的人,稍微培训一下,造车不一定会造,但自己维修却是没问题的。
毕竟是从手推独轮车改进过来的,结构简单是一脉相承。结构简单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除了车轮需要有点专业的人来制作外,其余的妇女和半大孩子都能上手。
因此,李恪除了招募二十个有点手艺的男子来专门制造车轮外,其余的制作都是招的妇女和半大孩子。
看着那些忙活的热火朝天的半大孩子,李恪叹口气,不过就是中午管饭且有肉,这些半大孩子就嗷嗷叫着拼命干活。没办法,大唐现在也就是能吃饱饭,而且还很看天,想每天有一顿吃好,远着呢。
四天后,李玄道看着李恪带着一群农妇赶着一大堆马车过来,人是傻眼的。
“这这这这……”李玄道看着这一辆辆车,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一匹马拉三辆车,一辆车上可以坐四个人或者拉近六百斤的东西。不能再拉多了,再多车子就顶不住了。”李恪很是遗憾道。
李恪这话一出,李玄道如何不明白,这些车子就是用来接送这些民夫上工回家,以及运送泥土石灰什么的。不管这些车子有多么简陋,轮子总比两条腿要省不少事啊,这要节省出多少时间,李玄道想都不敢想。
“蜀王殿下,您才是工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李玄道正色道。
“别,本王可不想被工部那群人给气死。”李恪摆摆手道。
倒不是说贞观时期的官员不负责,而是,工部是大唐各部中,外行人最多的一个部门了。别的部门一般是三成外行七成内行,工部是两成内行八成外行。那两成内行中,一成半是精通筑城修路的,剩下一点是懂军械制造的,再扒拉一点才是懂水利的。
而且这点懂水利的,还优先去保障运河畅通以及大河大堤了。只能说,这个时候,懂水利的人才……你说不被重视,比较重视;你说有没有专业培养懂水利的地方,抱歉,真没有。
在大唐,懂水利的官员许多都是代代传承的,爹死了儿子继承。父子相传不是问题,问题是,待遇跟不上。想想,堂堂工部尚书是个不懂水利的外行人,就知道一二了。
将车子都扔给李玄道,怎么调配归他负责了。至于李恪,就是问李玄道还需要多少车马多少钱粮什么的,然后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