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建设系统改革(2 / 4)

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不过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味的巴结、跑门子,关键是要在做人做事上与人建立联系。你还年轻,在建设系统的时间还很长,说不定啥时候这些关系都会派上用场。”又把建设局接下去要搞的机构改革概况跟他说了一遍。他说道:“现在市里主要领导对建设局的工作很关心,很支持。我把这些改革思路汇报后,也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肯定。以后局机关主要精力要放在城乡的宏观规划上,包括具体项目的规划审批,这是决定一个城市风貌的关键因素。下属单位里,城发集团将会是一个主战场、主阵地、主抓手,要做大做强城发集团,发挥好政府平台公司在城乡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推高城市能级。至于其他的行业管理、城市管理工作,就交给三个二级局来管,下属单位的改制一批,剩下的各司其职。”

陆自明听得很仔细,也很佩服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刘积仁学规划出身,思维宏观,高屋建瓴,简单的言语中把庞杂的建设系统职能像刀切豆腐一样,分割得清清爽爽。他不知道,这一番话其实是刘积仁两年来充分调研思考后的结果。而且也是趁着市里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才有可能实施。否则哪里能够一下子批出四个副县处级单位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谈了大约四十分钟,中途有两拨人敲门想进来,都被刘积仁回绝了,让他们在外面等着。陆自明看看时间差不多,知道刘积仁事情多,不敢久打扰。从公文包里拿出几罐小礼品,说道:“刘局,您上次说睡眠不好,我专门到北京同仁堂总店去买了一些葡萄籽和褪黑素,说是纯天然提取的,对帮助睡眠蛮有作用的。”

刘积仁笑笑,没说什么。陆自明告辞出来,刘积仁最后说道:“小陆,你安心在北京挂职。不要顾虑这边的变化,等回来之后再视情况而定吧!”

陆自明又到张如生办公室坐坐,给张如生带了两条中南海香烟,汇报一通情况。张如生跟他聊着天,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住。他现在夹在刘积仁和李国梁两位主要领导之间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许多简单的事情也搞得很复杂。刘积仁的思路开阔,励精图治,要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大力擢拔使用年轻干部,使城乡风貌和干部队伍面貌都来一个大提升、大转变。李国梁呢,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想做事。凡事找李书记汇报一律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一件事情既要向李汇报,得不到答复,又要再向刘汇报一遍,一番桑微(江南方言:事情、活计的意思)两番做,增加许多无谓的工作量。特别是李国梁很懒政,无论大小会议,只要有发言要求,都要政治处准备讲话稿,几乎到了没有稿子就不会说话的地步。而且对稿子又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很难伺候。刘积仁在这方面就宽松很多,只要是政治处准备的稿子,他从来不打回票。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都是亲自操刀,自己改,自己讲。现在面临机构改革的巨大变化,工作是海量的。身边又缺得力人手,劝他尽量提前回来。

陆自明听完张如生的一通牢骚,知道他现在处境艰难。但是挂职是市委组织部联系的任务,什么时候回来不可能随自己而定。只得说道:“张主任,实在是抱歉。处里现在这么忙,我也帮不上。我现在北京工作不算忙,也基本不需要加班,晚上一个人,时间也比较充裕。您看如果有需要我写的稿子,您可以告诉我,我来写草稿。”

张如生等的就是陆自明这句话。这次不同于上次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那时候他可以直接指挥陆自明而不必顾及村里或者乡镇的想法。这次是在建设部挂职,如果贸然提出来让他写稿子,怕耽误他那边的挂职工作,如果是这样不仅刘积仁要过问,甚至市委组织部那边也不好交差。现在他主动提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于是说道:“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