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砥砺前行(2 / 3)

向前行1 海风1688 1678 字 3个月前

的老树依然屹立,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变迁。

到了家门口,众多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都在那里等候着,整村的人几乎都出来看新娘子了,那场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帮忙的人拿出了一挂长长的鞭炮开始放了起来。此时我的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仿佛自己即将踏入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

乐队又开始吹奏起来,吹奏了三遍之后,姐姐拿着一把红伞来给晓琳开车门,接晓琳下车。那时我拿着一把大红伞,一只手为她撑着伞,一只手挽着晓琳,就这样在众人的围观和喝彩声中,一步一步走进婚礼现场。在我们村,我的辈分比较低,大多都是长辈,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来闹婚礼。

我们走到婚礼现场,在一个贡桌的前面停了下来,在大总的吆喝声中,开始了拜天地的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礼成!”就这样,婚礼仪式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心中满是感慨与幸福,望着晓琳那美丽的脸庞,我知道,未来的日子我们将携手共度。

仪式完成后大概在十二点多的时候,在喇叭唢呐的伴奏声中,正式的酒席开始了。先是上了十二个碟子,碟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菜肴和点心,有凉菜、热菜、牛肉、时令蔬菜、豆角、木耳、小点心、麻片、坚果、鱼块、鸡块、猪肉炒蘑菇、粉皮子等等。

人们开始喝酒、喝饮料,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大总会出来喊话:“主家开始敬酒了,大家吃好喝好,不要客气哈!”我拉着晓琳的手,心中满是感激与幸福,我们一桌一桌地挨个敬酒道谢。

每到一桌,看到亲戚朋友们那真诚的笑容和祝福的话语,我的心中都暖暖的。

碟子上完之后就是十大碗,原油肉是必备的,还有虎皮肉、一个肘子、一条整鱼、整鸡、糖米饭和糖糊涂是必须有的,丸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那里有句俗话叫吃酒席就叫挖丸子。

然后还有一些合碗羊肉、牛肉之类的,虎头鱼、虎头鸡,最后一碗是鸡蛋汤。这一场酒席,基本上有二十多道菜。当然,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酒席的档次也会有所差异,基本都是那些传统的套路。

最后还会有一个环节,以前是上油炸的小包子,后来全部改成了糖果。酒席一结束,就开始折杂菜了,有人会拿个袋子把没吃完的硬菜装进袋子里带回家。

酒席的顺序一般要吃三场,第一场是那些路途较远的亲戚,大总会出来招呼大家,大总一般都是一些懂礼节、特别能吆喝的人。

每场酒席,大总都能收到主家的封礼,包括烟酒和现金,不过一般情况下大总是光收烟酒不收钱。第二轮是同村的左邻右舍来吃席,第三轮则是帮忙的人,比如端盘子的、擦桌子的、收瓷器的、卖酒的、卖馒头的等等。

这些端盘子刷碗的都是自己村里的左邻右舍,都是提前排好名单,像贴大字报一样贴在墙上,上面写着谁负责什么,端盘子的、刷碗的、收发瓷器的、卖酒的、卖馒头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看着这些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激,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婚礼在付出着努力。

在农村,向来都是这样,谁家有事大家都去帮忙,你家给我帮忙,我家给你家帮忙,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礼尚往来。我深知这种情谊的珍贵,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回报大家。

到了晚上,本来还有一场酒席,是请那些帮忙的人吃的,晚上还要大吃大喝一餐,但是由于我结婚那天正好是年三十,很多人要回去吃年夜饭,所以那天的晚餐就省略了。至今我都觉得应该还欠着我们村里的那些人一顿结婚晚餐呢,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补给村里人。

婚礼的大床也是布置得红彤彤的,全新的被套、被褥都是姐姐买的,上面还放了很多花生、大枣、小麦,还有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寓意着早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