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眼就看到父皇李世民还埋头在堆积如山的文书卷宗中。
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全世界就只剩下他和那些卷宗了。
为了那“二十八贤臣图”,李世民最近可是忙得团团转。
按照李承乾之前教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审查那些官员。
若有确实的政绩,便在纸上写下一个端正的“正”字。
李承乾扫了一眼那些纸张,一些官员的名字后面已经积累了好多的“正”字,而另一些则显得有些冷清。
望着埋头于堆满文书的案桌前的李世民,他轻轻咳了一声,踏入书房,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心中却暗藏着一丝狡黠。
“父皇,您这也太拼了,休息会儿吧。”李承乾走到李世民身旁,语气里满是关心。
“那二十八贤臣图,也不急于一时完成,慢慢来呗。”
“听说您最近老在吏部班房忙碌,不光是儿臣,就连母后都挺担心的。”
李世民手中的笔没停,甚至连头都没抬,仿佛已经洞悉了儿子的来意,直截了当地问:“直接说吧,来找朕到底有啥事?”
李承乾嘿嘿一笑,知道父皇是个明白人,也不绕弯子了,直接切入正题。
“父皇,您知道平南侯这个人吗?”
李世民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眉头微微一蹙,看着李承乾。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人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疑惑。
继续阅读
“父皇,不瞒您说,最近江湖上有些势力挺活跃的。”李承乾开始解释,“其中有个叫百晓堂的门派,他们利用私开的矿场干些违法的事儿。”
“而平南侯或许便跟这些事情中有着莫大的关系!”
“可儿臣对这平南侯不怎么了解。”
“您知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所以就来问问父皇您。”
李世民听后,目光变得深邃,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忆和思考,然后才缓缓开口:“平南侯……这个人,可不简单啊。”
李承乾见状,知道父皇定是对平南侯有所了解,不由得精神一振,准备聆听父皇的见解。
李世民开始讲述起平南侯的过往,语气中带着几分回忆与感慨。
“平南侯,这个人啊,原本是隋朝的将领,手握不小的势力。”
“那时候,大唐初建,根基未稳,为了防止四面楚歌,我们决定对他进行诏安。”
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话:“父皇,那他是个武艺高强的将军?”
李世民笑了笑,摇头说:“武艺高强?确实,但也不完全是。”
“平南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他懂得审时度势。”
“当时,大唐的势力相对薄弱,多处受敌并非明智之举。”
“所以,我们将梁州之地封给了他,以此换取他的忠诚和支持。”
“那他归降后,表现如何?”李承乾好奇地问。
“归降后,他确实为大唐的稳定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李世民肯定地说。
“但朕也知道,他还是有些野心的,一直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只不过一直很有尺度,朕也不好处置,总之,是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么说来,他在梁州之地的影响力确实很大。”
李世民表示赞同,沉声道:“如果说那些事真与平南侯有关的话,你要想深入调查这个百晓堂,就不得不考虑平南侯这一层关系。”
“此事务必谨慎处理,切勿打草惊蛇。”
两人的对话在书房中回荡,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小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