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往事(2 / 4)

:“徒儿张松溪,见过师父。请问师父,这位小兄弟是谁?难道是我刚入门的小师弟?”

张三丰却慢慢的蹲下身子。反手从背后将那孩子拉到身前。伸双手将他环抱在自己胸前。慈祥的一笑:“小毛,别害怕。这是你四哥张松溪,他是好人,不会伤害你的。松溪,这孩子姓殷。是江南泾县人。与莲舟算是同乡。自小无父无母。乡邻都叫他小毛。为师见他无家可归,又被乡人欺负。所以我将他带上了武当山。虽然他不是你河南登封的老乡。但从今以后,他就是你的六师弟了。你们兄弟都要好好照顾他。若为师知道你们兄弟哪个敢欺负了他,当心为师将他逐出师门。绝不宽贷!”

张松溪立刻跪下说道:“请师父放心。徒儿一定会照顾好小毛师弟的。”

张三丰却莞尔一笑:“远桥冲淡平和。莲舟严肃宽厚,岱岩心性淳朴,少言寡语,翠山聪明机警,却温和敦厚。老道这五个徒儿中。唯有松溪你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为师不担心别人。就怕你会捉弄这个,淳朴又害羞的小师弟。”

张松溪忙躬身说道:“徒儿不敢。徒儿一定会好好保护殷六弟的!绝对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他。请师父尽管放心。”

继续阅读

张三丰笑着点了点头。

他目光扫过这片略显平坦的山坡。不由的皱眉问道:“你的那几个师兄师弟呢?怎么,他们不用练功的吗?如此懈怠,贪玩,又如何成得大器?”

张松溪低头道:“回禀师父,徒儿们不敢懈怠贪玩。更不敢违师父教诲。宋大哥言道,要习的师父无上妙法,需遵从师父所教歌诀曰:吾人学剑,习练功纯,自能入妙。神手其神,翻天兮惊飞鸟,滚地兮不沾尘。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光不见人。但要达到此等妙境,必须日夜勤练不辍,弟子等人又焉敢懈怠偷懒乎?宋大哥他们正在后山绝壁间,勤练轻功身法。”

张三丰捋须欣慰的点了点头,一脸赞许的道:“嗯,你们兄弟有这种觉悟。为师也是倍感欣慰。那你五弟翠山呢?这小家伙身有残疾。难道他也跟着远桥他们去疯去了?”

张松溪恭声道:“回师父的话,五弟虽然腿有残疾,却自强不息。五弟言道,各位兄长都勤练不辍,岂独留翠山一人耳?独因翠山,腿有残疾,而得懈怠乎?”

张三丰点头,面露欣慰之色。低头对身边的殷小毛道:“你各位兄长都勤奋有加。你可不能落于人后啊。”

那殷小毛涨红了脸。嗫嚅了半天。方从口中勉强挤出一句话:“是,师父。徒儿......徒儿一定遵从师父教诲。”

这一年是明洪武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

现在张三丰刚刚入武当山九龙山下结庵而居不多久。那时候还是一座茅庵,而并不是石头所垒的张爷庙。

在公元一三七二年,收道士邱玄清(又名邱元清)为记名弟子,现在正在武当山上,督建五龙宫。

殷梨亭上山之时,来自江南泾县俞家的二哥俞莲舟,也是同为江南人的三哥俞岱岩,五哥张翠山, 还有来自安徽徽州府,即现在安徽歙县人的大师哥宋远桥。都是他的师兄。

不过,张翠山与张松溪二侠入门最早,已得张三丰【太极行功十三势】真传。宋远桥与俞莲舟皆是带艺投师。

宋远桥所习为【太极拳三十七式】,亦名【三世七】。而又名【长拳】。传自于唐代,于欢子,许宣平。至宋远桥,已是第十四代。

而二侠俞莲舟所学,名曰【先天拳】,也称【长拳】。传自于唐代李道子。李道子是江南安庆人。居武当南岩观。因第食麦麸故人称【麸子李】。见人不语他唯说【大造化】三字。

宋远桥与俞莲舟兄弟第一次上,湖广襄阳均州府武当山,见一道人蓬首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