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蒙古入寇(1 / 2)

与此同时,离杭州万里之遥的长城边关,隶属于大同府的边军们正在城墙上闲聊着天,自从嘉靖朝时,蒙古三娘子钟金哈屯和大明修好以后,边境已经四十多年没有打仗了了,万右卫的这些边军们,大多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火。

农历八月初八,按照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个吉利的好日子,没过几日就要过中秋节了,很多在中秋那天休沐的士兵都在想着要不要给家里人带些吃的用的,毕竟在长城上当值不容易,军饷比起内地的卫所兵自然要高得多。万卫的兵,多少还是能买得起一点吃喝的。

“什么声音?”就在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着过节的喜悦时,突然有人听到了一阵滚滚的雷声,站起来茫然四顾,晴空万里的时候,哪里有要打雷下雨的意思?

雷声越发的大了,越来越多的士兵凑到长城边上往远处望去,却见长城之外,竟然突然卷起漫天沙尘,看得直让人目瞪口呆。

“是骑兵!是蒙古人!”不知道哪一个眼尖的士卒第一个望见了滚滚沙尘下掩藏的骑兵,不由得开始奋力叫出声来,慌乱的舞着双手道:“东胜城怎么回事?何以没有丝毫预警?!快,大家快拿武器!点烽火!”

万历年间,在长城之外,蒙古人和大明议和之后,为表和平之诚意,在大明工匠的帮助之下,蒙古于关外筑归化城,大明于关外筑东胜城。城池的兴建,让大量蒙古贵族改变了游牧的习性,转而开始向往安定的城镇生活,也因此大大减少了和大明之间战争的频率。

东胜城驻有两千边军,按理来说蒙古入寇,肯定是要放烽火预警的,却不知为何这一次,蒙古骑兵杀到了长城边上才被发现。

大明天启五年,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动员精锐蒙古铁骑三万余人,先是攻克了一直属于阿拉坦汗和他的后人的归化城,夺银佛寺,再克东胜城,从万右卫攻破长城闯入关内,兵峰直指大同!

(林丹汗入寇确实是史实,但是历史上发生在天气七年。)

消息传到朝廷,让朝中大臣一下子慌了手脚,现在朝政大多被阉党把持,六部九卿的主要堂馆几乎都是阉党门下,这些人捞偏门赚黑钱是一把好手,但是论到抵抗蒙古入侵,那真算得上是两眼一抹黑。

首辅大臣韩爌这几天也是被折磨的心力交瘁,魏忠贤在这种真正的国家大事上基本就是废物一个,一没有主见,二没有办法,只能和天启两个抱在一起发愁,一筹莫展之后,只好来找韩阁老。

韩爌这个首辅做的,真是味同嚼蜡,自己的学生基本都被魏忠贤贬的贬,免的免,权威丧尽不说,也毫无地位可言。很多事物魏忠贤根本就不和他说,对于九边重镇的情况,韩爌身为首辅,竟然对于边军之驻防,缺额情况不甚清楚,现在万右卫被攻破,大同危急,开平危急,韩阁老甚至不知道大同还有多少兵!

无论如何,军国大事绝非儿戏,就算是韩爌心有怨气,也不得不强打精神看起兵部送来的军情奏报,整整三天几乎不眠不休,已经让年事已高的韩阁老心力耗尽,疲惫不堪了。

“陛下,宣大总督冯嘉会总制河南多年,调度局的能力应当毋庸置疑,大同总兵陈少乾有精锐边军两万余人,林丹汗入关俱是骑兵,要是攻城略地应该不是大同边军的对手。”乾清宫内,韩爌坐在一个锦墩上,气力已经颇为虚弱,但还是强自忍耐道。

“首揆,大同归大同,京师不会有问题吧。”万卫丢了,从长城到京师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大明朝天子守国门,京师就是前线,蒙古入关,一日三警,对于朱家的皇帝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所以天启对万卫的事情并不着紧,却是非常关心京师的安。

“陛下多虑了,京营驻军五万不止,加上京师城高池阔,陛下英明神武,林丹汗三万骑兵,不可能对京师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