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第一步229(1 / 2)

没完没了

那股难受再次包裹着袁长文,明明上一刻感觉还不错,此刻竟然再次体验难受。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没有斩杀,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影响着我。

真是厉害啊,这么多章过去了,斩杀得已经不知道还能斩杀什么。居然自己依旧重复着之前的状态,难受轻松交替出现。

而且,我已经没有主动思考斩杀,这种情绪交替依旧照样出现。仿佛,这一切已经不受我的控制。

不过,也好,有什么不好呢

但是我不知道还要斩杀什么,或者还有什么在我脑子里放肆。我已经不知道还能写些什么,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袁长文还在坠落,湖水深处泛着光。也不知道是自己眼花,还是真的有什么光生物,总之湖水深处并非想象中那样漆黑。相反,不深不浅的位置,湖水显得漆黑一片。

角色本来就应该死亡,不管是如何幻化出整个虚假的世界,不真实就是不真实。哪怕角色抓住无数众多的意义,父母、家人、责任、子女等等,也无法改变角色属于虚假的本质。

哪怕用再强烈的情绪,煽动再多的人群,哪怕全宇宙所有物种都赞成角色的真实性,也没用。这些东西不是什么情绪可以左右的,没错,在看到这些之前,情绪的确可以避免我继续思考。

但是看到之后,就没有任何理由继续被情绪拉扯。就算此刻依旧被情绪左右,但也为时不久,每一次想到“世界不真实,角色不真实”,都是在重创角色。

那么,角色通过情绪,通过紧紧抓住人生意义,又能坚持多久呢

我不知道,也许这辈子都没法斩杀完成。不过,也无所谓,袁长文这个角色究竟取得何种成就,就变得无足轻重。

上演一出,角色努力冲破虚假,可惜这辈子都没有完成。那么,这究竟是浪费了人生,还是好好善待了人生呢

演员是不会在意角色的,那些戏剧冲突只是为了取悦观众。而那份觉察,就是来者不拒,觉察到任何内容。不会偏向善良,也不会偏向邪恶,不会推崇自由,也不会崇拜恐惧。

只是觉察而已。

似乎,一个人必须有情感,或者说,必须有在意的事情。

突然想到一个例子,如果一对夫妻,妻子有了外遇,而老公却并没有因此脾气,只是心平气和的问要不要离婚。那么,妻子会如何看待会不会认为这是老公根本不在意自己

妻子有了外遇,那么妻子跟外遇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是开心的。否则,为什么会跟外遇在一起呢那么,作为老公,应该恭喜妻子的开心呢还是按照道德伦理阻止这一切的继续呢

这种问题只有在角色按照脑子里权衡的时候,才会成为问题。一方面有道理,另一方面也有道理,根本没法在同一个层面解决问题。

而不按照脑子里的扭曲进行权衡之后,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那个时候,内心是如何怦然心动的,那么就是自己行为。也许看起来很荒谬,也许看起来很愚蠢,但是有什么比脑子里的扭曲更愚蠢的呢

顺着生活的流动,按照怦然心动来行为,唯一的恐惧就是未知。因为脱离了脑子里的扭曲之后,自己这种行为将会走向何处,完全就是未知。但是,按照脑子里的扭曲权衡,必然走向灭亡。

所以,恐惧未知还是憎恨脑子里的扭曲

相信生活的流动,这就是一种猜测。但憎恨脑子里的扭曲到一定程度之后,只能选择怦然心动,哪怕走向死亡也不会愿意继续相信自己的脑子。

也许,这就是梭罗所谓的“我连一都无法计算,我不认得第一个字母。我一直很遗憾,我不如出生的第一天那样聪明”吧。

没有必要引用名人名言,也无需将别人的话语当作真实。曾经的自己总是喜欢引用别人的话语,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