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季家村在全国出名了(1 / 2)

“姐姐,婶子们说饭做好了,请姐姐还有书记叔,木春爷过去吃饭!”季荣斌道。

“走,吃饭去,一聊就聊了这么长时间,夏夏都饿了吧!”杨木春从炕上下来,穿鞋子。

季夏也忙下了炕,几个人朝外面走去,这里离食堂还有几步远的距离,季夏问道,“学习咋样?”

季长庚知道季夏挺关心这两孩子的,平日里他也经常过问,“成绩都挺好的,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名,第一名的奖学金是五块钱,差不多每学期都能拿十五块钱呢。”

每学期是三次考试,季夏规定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

“老师们是在认真教吗?”季夏问道。

现在全国各地,正儿八经教书的基本上没有,学校没有正规老师,也没有正规教材,劳动课之类的占多数,总之,上学就跟好玩一样。

这也是好多家长不支持孩子们上学的原因,乡下八九岁了,十多岁了,小学都不上的比比皆是。

再加上,好多知识青年下乡,也给人一种读书无用的错觉。

但季家村学校是季夏一手创办起来的,季夏非常关照,甚至比村里的企业都重视,季长庚也清楚这一点,学校的教学他就抓得很紧。

“以前学校农忙的时候还放农忙假,现在农忙假都没放,每周上五天课,初中的话是六天课,都是正儿八经地在教学,现在有了初三,开学前,我还让牛棚里的老师们给出了教材,印刷了一批出来,照着教,一点都没让他们偷懒。”季长庚道。

“要是上高中,是不是就要去县里上了?”季夏问道。

“是啊,不过没关系,现在咱们公社到县里都有了公交车,一天两趟来回。咱们村里到公社有牛车,每天坐满了就走,是老根叔开。横竖现在村里的牛也派不上用场,给老根叔找点事做,也没把牛闲着。”杨木春道。

老根叔是季家村的一个老鳏夫,无儿无女。

“叔,要是能够找到老师的话,我建议在咱们村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专门教机械修理之类的,但上这个学校可以采用收费性质,毕竟一毕业就能够参加工作挣钱。

不过,职业技术学校发的毕业证要能够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这个,长庚叔要是能够跑下来,建校和教学资源这一块我会支持。”

季长庚没听明白,季夏给他讲了办这个学校的好处,“现在咱们冰县大力搞工业建设,各方面都很缺人才。特别是设备工艺方面,办这个学校就是为了培养这类的人才。

比如这次,我们要搞化肥厂,农药厂,我就算把生产线摆到你们面前,你们也开动不起来。我教你们了,后面设备维护保养,还有厂子的管理方面怎么办?我总不能常年守在这里吧!”

“姐姐,我将来也要读这个学校。”季荣斌扯着季夏的衣摆欢喜地道,他主要听明白了,一毕业就能够参加工作挣钱。

季夏揉了揉他的脑袋,“荣斌和荣华将来要上大学的,不上这个学校,这是专门培养工人的。”

季长庚听懂了,不由得很激动,“夏夏,如果办校的话,咱们村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啊!”

“有,不过要冒风险。”季夏道。

季长庚知道她说的牛棚里的人,虽然很有道理,但哪怕他自己觉得自己跟脚很稳,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

“这件事我去跟县里提,现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已经刻不容缓了,如果再拖下去,将来会给生产拖后腿。”

这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毛病,老师成了臭老九,不尊重知识,把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美德踩在脚下。

这也是季夏看不惯的地方。

她无意与一个时代抗争,因为知道,这十年光阴迟早要过去,国家总是会走入正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