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1 / 1)

苏玉春章容先 豆酱 1055 字 2021-10-10

还没走几步又碰见了经常吃的烫面饺的摊。

“一块钱十五个,来一碗?”卖烫面饺的见状妇女一边在面案子上包,一边蒸,低头还不停的问,一点也不耽误干活。

抬头见是熟客,老板娘笑得两眼眯起,熟练的去蒸两笼屉。

她们家的烫面饺香,料就有鲜肉,干菜,鲜虾仁,茴香,胡萝卜和豇豆,白菜,等,都是祖传的手艺。

章容先吃烫面饺的时候,眼神还朝着摊主手上瞧,看摊主怎么捻着竹片挑馅包饺,怎么和的馅。

老板娘问:“您回回来这里吃都看,学会了没?”

章容先:“要学会了,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

老板娘笑的很愉悦,“我们都是祖传的手艺,要那么容易学会,这生意也做不了了。”

章容先边把媳妇吃不完的面饺拨到自己碗里,顺口接茬:“倒不是为了省几毛钱,只图我爱人想吃的时候能吃上。”

从街头吃到街尾,一路随意溜达随意说,章容先也弄明白媳妇为啥担忧了。

“还以为多大的事,等着,你男人来办。”

虽然挣钱比不过,但在人脉关系上,章容先还是颇为自豪能够唯媳妇排忧解难。

这年底人人都有个电话簿,在公共电话亭里打了一通电话。

逛完了厂甸,一骑着单车,沿街寻找的小伙子也看到了他们,振臂打了声招呼,递过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院长说,这人可是全首都首屈一指的棚匠,祖宗给圆明园盖过凉棚,他要做不了,全首都的棚匠都没辙。”

苏玉春感激的赶紧把买的一网兜花红枣递过去。

她还特意让卖脆枣的摊贩用火筷子把枣核穿个洞,推掉枣核,吃起来更方便。

隔天章容先不用上班,两口子按着名片上的地址开车小汽车到临近固安县的一个小厂子。

在院子里没等多久,一个中年男人疾步走来,人一到就立刻开口自我介绍:“两位今早是不是打过电话?”

苏玉春到:“对,我丈夫从农科院的研究所那知道您这做蔬菜大棚,可我要做的蔬菜大棚和传统的蔬菜大棚不一样。”

对方带着他们边参观厂房边聊天。

生意上的事章容先向来不插话,间隙时忽然问:“你们这里很安静,从外头看不像是做生意。”

中年男人苦笑,“我家天棚收费全首都最高,但对得起这个价。只要是我家扎的天棚,平地可以立木,柱子用得少,但多大的风都吹不散。”

中年男人指着院子里的天棚,“瞧瞧,给圆明园搭的天棚就是现在这样的,棚顶四周都高处屋檐一丈,夏天最凉快。

皇城,还有圆明园以前只栽花木,不种树,怕的就是有刺客,那刺客藏在树里看不见危险,又怕皇城里有人借着树密谋对皇帝不轨。

皇帝心思重啊,非得登高的时候能瞧见四处亮堂堂的,心里才踏实,我们家祖宗给圆明园搭过天棚,早些年名字在首都城是震天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