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又回关外(4 / 5)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2913 字 2个月前

,抬手看看手表:“哎呀,快到锦州府了。”

从椅子上起身,他取出水也杯子,给巴雅尔孛额也倒了些,开始刷牙。

脸可以不洗,牙必须刷,这是当懒宅那段时光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

漱口的水,直接朝窗外喷出去。

后排的乘客骂骂咧咧的将窗子关上,这才避免被牙粉沫子沾身。

但还是有关闭不及时的人,被沫子溅到了脸上,他抽动鼻子,皱眉自言自语道:“此为上海永和实业公司生产的月里嫦娥牌牙粉……”

锦州府还算发达,虽然空气这时候就灰扑扑的,每年四五月份还会扬沙尘暴,但列车经过城区可见街道俨然,商铺林立。

曾几何时,明清之间的大决战,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的,大明一蹶不振,清朝崛起。

列车终于到站。

雨已经停了,两人下车,赵传薪伸了个懒腰说:“咱们找地儿去吃口热乎的饭菜。”

巴雅尔孛额没有赵传薪那么高的心理素质,当看见车站外站岗的兵丁后,身体就有些僵硬。

毕竟赵传薪曾经在列车上大开杀戒,他担心会被通缉。

他不知道的是,赵传薪的海捕文书一直存在,只是哪怕赏金如山,也没人敢抓他。

赵传薪不以为然道:“做贼心虚只会让你显得可疑。”

巴雅尔孛额见赵传薪双手插兜,趾高气昂,用鼻孔对着站岗的兵丁,不由得啧啧称奇。

这人的心态叫人高山仰止。

果然,那两个兵丁看赵传薪不敢多瞅,因为担心这是什么不能得罪的大人物。反而是多瞧了巴雅尔孛额两眼。

最终两人安然出了车站。

赵传薪带着巴雅尔孛额在街头漫无目的的逛着,毛皮、纺织、油坊、烧锅、玉器、制鞋、小菜业等等铺子作坊应有尽有。

锦州府占据地缘优势,处于地利咽喉要害,曾一度繁华。

赵传薪在雨后的街道上行走,发现道路丝毫没有泥泞,平整的很。

锦州府有传统四大行业——钱庄、粮栈、典当、烧锅。

钱庄尤其多,走不多远就有一家。

什么富裕和、锦泰隆、德胜和……

看的赵传薪手痒痒。

当然也仅仅是痒痒一下,不会真的动手。

这些钱庄,有的是独资,有的是合资,每家的开办资本都很小,少的仅有八九千块,多的也不过一两万小洋。

赵传薪就算提了一条街的款,或许还没有一家洋人银行拿的多。

况且这多半是国人的钱庄。

除此外,辽河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所以粮栈多。

俗话说:拉不败的三座塔,填不满的锦州城,说的就是锦州城是粮食的重要中转站,无论载来多少粮食都不够用。

粮食多,便滋生了烧锅行业,即烧酒。

赵传薪以前在鹿岗镇就听说过锦州府的“兴济涌”、“益隆泉”和“同盛金”三家烧酒。

其中以同盛金最为出名。

看见了同盛金的店铺,赵传薪直接钻了进去:“你们店最好的烧酒,给我来十坛。”

他不好酒,但是他有收藏癖。

假如他侥幸没浪死在战场上,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岂能没有收藏百年的老酒拿出来显摆装逼一下?

无论洋酒还是白酒,他都收藏了一堆,分布在各个宅子里,就连天上飞都藏了不少。

待买了酒出门,两人走到小凌河附近。

赵传薪又看见了一家叫“原合盛”的点心铺子。

二话不说,又钻了进去。

一进屋,巴雅尔孛额鼻子里便嗅到了浓郁的糕点香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