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张辽止啼(1 / 2)

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遂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无所获。

而“马邑之围”失败的后果影响深远,汉武帝以王恢提出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

王恢虽买通田蚡通过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求情,但仍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王恢被迫自杀谢罪。

“马邑之围”之后,匈奴拒绝与西汉朝和亲,在边境拦路劫掠,或者出兵四处袭击汉朝边郡,以报复马邑之围,数量多的数不过来。

“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公元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赶赴京城,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

大将军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在河北共募得千余人,然后,返还京城向何进复命,但此时的何进已被宦官所杀。

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幸存的宦官劫持汉少帝,最终董卓立下了救驾的大功,回京后便掌握朝中大权。

由于何进已死,张辽作为大将军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便统兵从属于董卓,后来董卓败亡,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

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鲁相名义,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

不久,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攻打长安,击败吕布,北地太守张辽跟从吕布向东奔逃,漂泊辗转于关中、荆州、豫州、司州、并州、冀州、兖州,在兖州鏖战曹操之后,又前往徐州。

真正让张辽扬名的主要是两件大事,一是随曹操大破乌桓,二是逍遥津“八百破十万”。

公元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张辽随大军出征,八月曹操带领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突然与敌兵遭遇。

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军队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

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畏敌不前,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

张辽劝战时的语言、神态皆是壮气奋发,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

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下令由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出战。

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

此役虽然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并且,“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但是,张辽极力主张迅速进攻,终于,其疾如风,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公元213年,张辽与臧霸同为征濡须口的前锋,后攻破孙权江西营,擒获孙权都督公孙阳。

公元214年五月,孙权亲征皖城,张辽从合肥向皖城驰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

于是,张辽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同年七月曹操征伐孙权,同年十月曹操无功而返,自合肥还。

曹操在离开合肥时,带走了大批部队欲作西征之用,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

张辽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认为合肥即将孤立无援,孙权必会趁机来攻,于是开凿了藏舟浦,用来隐藏舟船。

公元215年,曹操率领重兵西征张鲁,让护军薛悌送去一封信函,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