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收稿(1 / 2)

盛夏1981 东院的枣树 2177 字 2022-04-27

回到宿舍,徐柠就开始赶制广告贴,这次却是约稿的。

不像别的杂志社什么都收,他要的是类似命题文章,也就是投稿必须按照规定的写作方向,题材,以及字数。当然了,这种规定很宽泛,留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不规定不成,他要的是通俗读物,不追求文学性。

那干脆限定了框架,照着方向来算了。

又标明了录稿的稿酬,比别的出版社稍低,按千字三块算。对了,还有投稿地点,就在学校收发室,不用邮寄,连信封都不用。

第二天,徐柠拿着一叠写好的广告单,就守着图书馆跟各个宿舍楼下,发传单。

“同学,看一看吧,杂志约稿。”

一听是杂志约稿,很快有人停下了。这年代,谁还没个文学梦了?

“你们哪个杂志的?”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生问道。

“新成立的杂志,仰望。”徐柠连忙递了张过去:“同学,帮帮忙,宣传一下啊。”

那女生拿着广告单走了。

但又有人凑了过来。

他正发着传单,前边突然一阵喧闹,砰砰啪啪的动静越来越大。

有人在欢呼,一些学生提着搪瓷脸盆,一路走,一路敲,热闹的不得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女排夺冠了!

额,当然不是奥运会那次,是排球世界杯。就在今天,第三届排球世界杯上,女排三比二战胜rb队,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在收音机前听着宋世熊的解说,不知多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

徐柠的传单发不下去了。

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在欢呼,连向来爆满的图书馆都空了,学生们激动的心情没地方发泄,就满校园的跑着欢呼。

徐柠拿着一叠传单,坐在路边,有些哭笑不得。

对这样的场面,后来的人大概挺难理解的,一个比赛而已,用得着举国欢呼?

但这年代,还真就值得。

别人都在笑,徐柠也坐那跟着笑,笑着笑着又有些心酸。

这是要靠比赛胜利来提振自信心的年代啊,。

……

等女排夺冠的热度落下,徐柠继续发传单,终于有了效果。

学校有人在议论,只是没有论坛贴吧,内容全靠口口相传,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有的说是骗子,居心不良。有的说是恶作剧,还有人在三角地贴告示,指责这种做法扰乱学校秩序。

当笑话看的人很多,但知道的人多了,总有那么些将信将疑的,其中又有一些人动笔的。

重点是,投稿不用邮寄,成本几乎为零啊。

过了几天,徐柠就从收发室拿回来了一叠投稿,有二十多封。

喊了杨力一声,两人去宿舍看稿子。

刚吃过晚饭,宿舍楼就已经空荡荡的了,从走廊穿过,感觉跟烂尾楼没什么区别。

不用问,大家要么在图书馆,要么在教室,不到熄灯是不会回来的。

这倒正方便了,两人到了宿舍,门一关,坐那一封一封的看起来。

杨力不懂什么样的算好,动不动问一句,徐柠也烦了,干脆把所有投稿后半部分的内容都撕掉,然后散成一堆。

跟他说,如果看完前边的,愿意费劲找到后边的内容继续看就算合格,没有动力找的就是弃稿。

简单粗暴,但有效。

这样一来,效率果然很高,二十八封投稿,俩人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完了。

最后只留下了六份。

不过徐柠自己又过了一遍,去掉其中三份,就剩下三份。

淘汰率挺高了,但其实也没那么高,听说人家读者杂志可是从三万份稿子里选五十篇。

剩下的两篇稿子,徐柠也不满意,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