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捐赠(2 / 2)

盛夏1981 东院的枣树 2597 字 2022-04-27

一点是不得不认可的,欧美的物质生活确实更优越,一个月几千块钱只是平均工资,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但是,这当然是有代价的,比如可能会碰到当地人的歧视,比如你们引以为傲的大学生身份将一文不值,比如远离亲友,比如要适应别人的文化,比如你在工作时很难受到重用……”

台下的学生们听的都挺认真,尤其是谈到了出国,这是很多人的计划。不过,徐柠讲的那些所谓出国的代价,多数人并不以为然,不是不相信,而是真没觉得这代价有多重。

但徐柠很快话锋一转,说道:“我说的这些,基本都是精神层次的代价,但我也知道,你们大多数人急需解决的却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所以,至少在现阶段出国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有两全其美的选择呢?”

“比如,既能拿到丰厚的物质回报,又不用背井离乡去那么远?”徐柠看向台下的学生们。“知道我们公司的研发岗位工资多少吗?”

他伸出一只手,道:“研发岗位的新员工平均薪资大概在四百到五百块一个月。一年以后基本能到七八百。而如果手下有团队的管理岗位,那大概要上千了。加上各种项目奖金,大多数员工一年赚上万块并不是什么问题。”

话声一落,台下立刻响起了嗡嗡声,不少人都是惊讶。私企的工资水平在国内依然是藏着掖着的,多数比国营单位高,但高的并不算太多,多个一半一倍也就到顶了。

可,起步五百的工资,就已经比国营单位领导层的工资还要高两倍以上了。

“还不止这些。”徐柠继续说道:“我们公司现在有选派留学的计划,每年至少选派上百个员工出国深造,不需要拿到奖学金,学费跟生活费有公司报销。”

到这里,徐柠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想招人的。公司之前招了不少人,但大都是各科研单位的研究员,年纪普遍偏大,毕业生并没有多少。既然今天来都来了,徐柠就想趁这个机会,顺便宣传一下。

之所以不选毕业季,是因为很多学生现在就在准备出国了,到毕业季再招人就晚了。

徐柠只顾向学生们画着大饼,学生们显然是意向十分强烈,而一旁的几个系领导脸色已经有些尴尬了。

京大一年的毕业生不过一千多,其中理工科人数还不到一半。他们不得不担心,让徐柠这么一忽悠,学生们心思乱了,等明年毕业的时候得有多少不服从工作分配的啊。

本来不服从分配的学生就逐年增加,很多招聘的单位都有些不满,现在倒好,要是徐柠一次招个百八十个,那学校这边就很难做了。但人家捐了那么多钱,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硬着头皮的听着。

活动结束,学生们议论纷纷的离开了,徐柠看了眼几位系领导,有些歉意的笑了笑。

“各位老师,实在是抱歉,今天说的有些多了。”

董光宏苦笑一声,摆摆手道:“这也不怪你,形势如此。我们也想学生们能有个好前程,去你们那,总好过都跑去国外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人才是拦不住的,现在的学生跟前几届又不一样,或多或少受社会上风气的影响,面临前途选择,物质条件成了越来越多学生考虑的内容。

就算徐柠不招收,那些心气高的最后多数也是出国或者自己创业。

从礼堂离开,徐柠他们转身又去了会议室,继续聊合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