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应对(3 / 4)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5089 字 2020-04-28

是菲律宾国家最为动荡不安的地方,骚乱与叛变可谓家常便饭,让菲律宾统治者焦头烂额。(注:截自作者发稿时为止,在这棉兰老岛地区,菲律宾的国家军队,尚在这里与一个叫穆特的反政府武装激战不休,互相攻守,各有死伤,当地百姓四散奔逃,和平遥遥无期。)而现在,这些野蛮凶恶,杀掠成性,有宗教信仰悍不畏死,又有与西方殖民者战斗的丰富经验的马京达努土著军兵,在这棉兰老岛地区,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尽,唐军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着实十分困难。由此可见,这个马京达努国,极可能是自已在征伐东南亚,以及向澳洲进取时,碰到的最为强硬与难缠的对手。想将这样的对手战而胜之,实非易事。只不过,这棉兰老岛,位于唐军南下与北上的要冲之地,不攻下来却是不行。只有把这棉兰老岛攻下,自已才能在将来,进一步征伐新几内亚岛与澳洲诸地时,再无后顾之忧。那么,自已到底应该怎么办,才能彻底而快速地消灭这些马京达努丑类,从而攻占整个棉兰老岛呢?李啸在房中来回踱步,沉吟良久后,他的脑海中,忽有如灵光一闪,出一个独特的念头。那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何不让唐军反过来,去向这些马京达努人学习呢?这些马京达努人,之所以能把被围的唐军彻底消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懂得利用远程攻击来打击唐军,从而使唐军最为擅长的阵地防御与组织训练,在这样的远程攻击下,不能顺利发挥功效。当然,如果在内地,唐军有强大的火器助阵,在远程打击方面,堪为明清两国最强者,但在这棉兰老岛这样一天之中,能下两三次大到暴雨的热带雨林里,唐军的火器,一旦被暴雨淋湿,就成了彻底的废物。李啸知道,在这样极其强烈的热带倾盆暴雨下,哪怕自已将来研发出了燧发枪,那密封的药门与击发的火石,也会被接连不断的暴雨所淋湿,从而成为再不能使用的烧火棍。而一旦唐军的火炮火铳皆成废物,那在马京达努人的梭镖之下,可就只能被动挨打了。所以,向马京达努人学习,找出类似于他们梭镖一样的远程攻击武器,才是唯一的克敌制胜之道。李啸在心中,已然想到了一门厉害的远程武器,钢弩。在弓箭手难于迅速培养,且弓弦易被雨水打湿而失去弹性的情况下,制造大量的远程射弩,培养大批的弩手,当是最佳的克敌制胜之法。如果,自已能结合前世中从书本中看过的,现代弓弩的制造工艺,用现在能产出的精制钢材,来制作的单人就能使用的钢弩的话,那无疑可以迅速反制,并且打败马京达努人的梭镖。更何况,将来自已要攻打的地方,除了棉兰老岛外,诸如新几内亚岛,密克罗尼亚群岛等尚未被西夷侵占的领地,都是高温多雨的雨林环境,只有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这种适合从林作战,且能很好地进行远程攻击的弓弩,自已才能够顺利地开疆拓土,再无所虑。李啸谋划既定,立刻着手把自已所构想的钢弩结构,用草纸画出,象弩弓、弩臂、弩机、弩弦、含口、錾耳、勾牙、望山、悬扣、底托等各个弩机部位的形状与尺寸,都已详细标注,画完后,李啸将这些宝贵的草稿,交给新成立的台湾制铁厂紧急研发。本来,李啸是想把这研发工作,交给山东单县的铁龙城去制造开发,但考虑到路途太远,沟通亦多有不便,还是就近在台湾研发,最为合适。毕竟,现在的台湾钢铁厂,紧依着彰化县郊外一座大型铁矿建立,已有高炉六座,炒铁炉三座,炼钢平炉两座,每月的产量同样十分可观。虽然台湾当地的铁矿品味较低,在经过除杂后的产量,也比山东要低很多,但相比这个明末时代的其他铁矿生产与加工,产量还是远远超出的。另外,这台湾钢铁厂中,有许多从山东调来的有经验的老工匠,同样使用水力锻压机床进行生产,故无论是生产还是研发效率,皆不在山东铁龙城之下。故李啸认为,把这钢弩研发工作,交给台湾钢铁厂来承担,绝对不会令自已失望的。随后,李啸立刻开始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