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之后开始考核,考核合格之后,可以领取单人飞行驾照。
单人飞行器管理办法将会在四月份出台,天朝全面拉开单人飞行器市场。
这个消息传出去对市场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尤其对配件制造业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拉动,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股市配件制造业版块集体上涨。
不光是天朝的配件制造业版块上涨,很多国家的配件制造业版块也跟着上涨,天启科技公司乔易城可是宣布了,一架单人飞行器可是需要四百多种零配件的。
天朝国内可以生产的仅仅有二百二十二种,这还是得益于前一段时间各大公司对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的缘故,否则,只能生产一百六十多种。
其余零配件全部都需要从国外采购,各国的配件生产商已经在制作计划,摩拳擦掌一定要尽可能多拿天启集团的订单,好客户太难找了。
根据很多国家媒体对制造业的调研,非常多国家配件生产商第一合作意愿是天启集团,除了一笔质量保证金外,其余货款从未拖欠。
这种良好的信誉是配件商们挤破头要跟天启集团合作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些国家的配件商表示,政府采购意愿仅仅排名在第五,原因就是付款拖拉。
天启集团今年的年会也取消了,忙,顾不上开会,总部在忙,各个分部也都在忙,别看今年天启集团的项目不多,事情却是不少。
圣诞节前一天法国一家媒体曝出了一个消息,今年,天启集团欧洲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几个研究所进行了设备更新,新一代的设备采购金额高达七十七亿欧元。
据天启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天启集团在天朝的两大研究所采购新设备花费了三十五亿欧元,天启集团仅仅在新一代实验设备上就投入了百亿欧元。
今年全年,天启集团在几大研究所的科研费用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两百三十一亿欧元,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感到吃惊。
据不完全统计,天启集团各大研究所都增加了研究项目,高级别的科研人员增加了五百多人,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研究员增加了一千多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天启集团的野心,同时,更加可以看出徐平安的野心,本身天启集团的科研实力就够强了,现在徐平安还继续拼命砸钱,显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徐平安是怎么起家的全球的人都知道,科技给徐平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尝到这种好处之后,徐平安就走向疯狂在科技上砸钱的路线。
正式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徐平安每年持续百亿欧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上面,换来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家全球性新能源巨头,天启集团。
不开会的主要原因是都在进行内部整合,徐平安跟各个分部的负责人进行了一次视频会议,整个天启集团拉开内部整合大幕,将不合格的人员踢出去。
在不增加新员工的情况下,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以海神为例,冰岛的原料提取工厂这几年增加了六百多人,办公系统,生产系统,全部都变得臃肿了。
精简,重新恢复到刚刚开始的阶段,工作量还是那么多,人员却增加了这么多,很明显的不正常,凯尔必须进行整顿。
研究所也是如此,新的设备更换之后就开始对研究人员进行重新整合,对一些迟迟不前,进度非常缓慢的项目进行人员整合。
很多研究所是一年进行一次,天启集团几个研究所为了保持研究的连贯性一直没有这样进行大整合,只进行一些微小的整合。
现在也到了动大手术彻底整合的时候了,手段也非常的温和,研究所付出一笔补偿金大家和平分手,说不定下一次还有机会合作。
研究员自己也心里清楚因为什么,基本上都很配合,有几个不配合的则是直接交给布鲁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