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海眼深处隐八门(2 / 3)

亘古天阙 普世俗人 5764 字 2020-04-30

底流去。凌瑀扫视了一圈,发现一共有八股灵液的流体朝着海底翻滚,正好与海眼边缘的八处石阶相对应。

就在凌瑀环顾四周之时,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拉住了他的衣袖。凌瑀扭头望去,发现伏乱正以眼神示意他,询问众人该何去何从。凌瑀的目光越过伏乱,向着身后的归墟七煞和栾姬看了看,此时的他们虽然因为冰冷的寒水而脸色苍白,但好在气息平和,看样子并没有什么大碍。凌瑀冲着伏乱和身后的八名修者点了点头,又伸手指向好似深渊一般幽暗的海底,并以神识告知众人,如果想找到逃离归墟的通道,就必须潜入海底,或许才会有所发现。

见众人没有异议,凌瑀再次朝着海眼深处潜行而去。随着十人的身躯不断下坠,来自海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它们好似这世间无孔不入的柔韧威压一般,将众人的身躯挤压,阻止着众人的去势。直到此时,凌瑀众人不再压抑体内的修为,一边竭尽全力地与海水抗衡,一边朝着海底急速前行。

幽闭的空间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牢笼,将他们最初的雄心壮志逐渐消磨殆尽。众人不知道自己潜行了多久,这海眼就像是无底洞一般,让人看不到尽头。不过众人也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周围山体的直径越来越小,从最开始的帝都城大小变为了与水泽神城差不多的面积。看到四周山体的变化,凌瑀知道,他们马上就要潜到海眼的最深处了。此时的八股灵液还在源源不断地朝海眼下方流淌着,灵液的流向和海底的世界勾起了凌瑀的好奇心。此前凌瑀只想找寻秘宝和回归华夏的通道,而此时,凌瑀更想知道这海眼的终极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是什么样的造化之地能够吸入如此多的浓郁灵液。

想到此处,凌瑀再次提起一口真气,如同一只利箭般朝着海眼底部急射而去。看到凌瑀的动作,众人也不甘示弱,纷纷跟随着凌瑀向下方潜去。

就在四周山体的半径缩小到十丈左右的时候,凌瑀突然感觉脚下一松,而后,他的身体忽然脱离了海水的束缚,向下方极速坠落。那种感觉就像是从水中跃起一样,不过方向却是反的。突然的转变让凌瑀吓了一跳,他连忙运转圣龙渡,止住去势。一边警惕地打量着四周,一边缓缓地朝海底飘落。

当凌瑀的全身都从海水中冲出的时候,才发觉身上被海水浸透的衣衫竟然在脱离海水束缚的一瞬间被空气中的灵气蒸干了。此时凌瑀距离地面约有十丈左右,他的头顶是一片蔚蓝色的汪洋,海水在其头顶流淌旋转,连其中的鱼虾都清晰可见。在凌瑀上空那方碧海的正中央,有一道直径约三尺宽的水柱从海水中顺流而下,流入凌瑀脚下的一根八角形石柱之内。那根石柱足有一间房屋大小,石柱顶端是一个漏斗形状的石台,水柱便是从这里流入石柱之内的。而之前分列八方的灵液,在流到凌瑀所处的这方空间中时,重新雾化成灵气颗粒,氤氲在空气之中,以至于这里的灵气密度是外界的十倍不止。

当凌瑀降落到地面上时,其他九人也随之落下。人们如凌瑀之前一样,望着头顶的海水天幕惊叹不已。按理说在海水之外并无遮挡的物体,它们应该倾泻而下才对,可是天穹上的海水却像是被什么阻隔在了半空中一样,除了那股水柱,并没有一滴海水掉落下来。

凌瑀迈步走到那根八角形石柱旁边,围绕着石柱不停打量着。在石柱的八面共有八道石门,每一扇石门都有一丈高,五尺宽。而且,在每一扇紧闭的石门上都书写着一个血红色的大字。八扇石门,八个大字,各不相同。那些大字分别是:开、休、生、伤、杜、景、死、惊。

“这是......八门遁甲!”在凌瑀绕着石柱行走一周后,眉头微皱,不可思议地说道。

八门遁甲是指易数八卦中的八个方位,八门可辨吉凶,分阴阳,是华夏堪舆术和阴阳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八门在奇门遁甲的天、地、人格局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