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平江的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尽的翻滚,浩浩汤汤从庐陵城中滚滚东流入海,沿江两岸酒肆客栈鳞次栉比,高高低低的廊檐下挑出各色旗帘儿迎风招展,遮蔽了沿江两岸的大半天空,只隐约露出一线线的明亮。幌子下酒香和菜香肆意,而北风送来一丝半缕的冷梅幽香,熙熙攘攘热闹喧嚣中竟有种别样的孤寂。
寒冬时节,湘平江的江水虽然刺骨冰冷,但流淌依旧,丝毫没有冰封之意,江中舟船往来如织,随着碧蓝色的江水一起一伏,晃晃悠悠的缓缓驶向远方。
斜阳映照下的江水金波粼粼,一叶扁舟随波起伏,船头上伸出一杆长杆,那撑杆的老船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撑着羸弱的舟,在翻滚的江水迎风破水,几度盘旋沉浮,颇有几分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豪气。
“客官,已到庐陵城了,老头子这就靠岸罢。”老船夫借着风力摇船,与江水博弈,回首大声笑着,风声将那笑声传的悠长。
隔着乌篷,船的另一头立着个头戴玉冠,身着苍青色长袍,外披雪青色披风的男子,被江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温润的玉佩。他微微眯起一双桃花眸,瞧着江边一座富丽堂皇的三层小楼,忆起当年在这楼上饮酒吃肉的意气风发,生出一丝丝恍如隔世的寂寥:“不必了,老人家,在下这就告辞了。”说着,他反手扔出去一吊铜钱,正中老船夫的怀中,而他则轻身跃起,如蜻蜓点水般踏着翻滚汹涌的江水,雪青色的披风迎风翩跹,整个人像是一片将化未化的暗色雪花,悄无声息的飘进了临江的一扇半开的长窗,翻身坐在了窗下空着的位子上,静静遥望着老船夫撑舟而过。
跑堂的伙计是眼睁睁的瞧着男子从窗口跳进来的,这等如鬼影般的身形,他顿觉自己是青天白日里见了鬼,张了张嘴刚想惨叫,却见残阳正照在男子身上,在地上投下淡淡的虚影儿,他松了口气,小心翼翼的凑到跟前儿,一边拿白净的抹布擦干净桌案,一边堆了满脸笑意,殷勤道:“客官想吃点甚么,小店的拿手绝活宸肉,客官要不要尝尝。”
男子微微颔首,这三层小楼乃是庐陵城中的名楼望江楼,外侧青砖黛瓦,马头墙高耸,雕梁画栋或清新淡雅,或古朴深厚,而楼内回廊九曲,雕花隔窗花纹繁复,都彰显了此楼的不寻常。此楼是庐陵城中最具盛名的酒肆,素来有两绝,一绝乃是宸肉,而另一绝则是一楼的琵琶女,此时,琵琶女正在调弦,一声半声的嘈切从楼下遥遥递入三楼。
“这样罢,有劳小二哥拣四样贵店的拿手菜端上来,再温上一壶黄酒即可。”男子淡淡道,递给伙计一吊铜钱,摆手一笑:“剩下的不必找了。”
伙计登时大喜,转过头去数出几枚铜钱,小心收进袖中,才轻快的下楼去了。
残阳斜照,光阴正好,风从窗棂拂过,送来沁人心脾的冷香,叫人心头一震。
楼下传来声声如泉水般清澈的琵琶音儿,一声声遥递而入,涤荡人心,男子亦伸出两指,随着悦耳之声,用骨节轻轻叩着桌案。
不多时,那琵琶声陡转,变得低沉浑厚,像闷雷过窗敲在人的心上,震得人心一线线像低谷沉下去,就在人心要跌入谷底之时,琵琶声陡然舒缓,像春夜里的绵绵细雨,带着温润的气息拂面而至。
这琵琶声轻缓柔软,如同靡费之音,微微裹着甜丝丝的芬芳,在虚空中盘旋,只将听者的心勾的荡漾不已,琵琶声却又顿了一下,像是伸手握住了一把虚空,连人心都空了下来。
声音乍停,有人耐不住性子,嚷了一嗓子,正欲探头向下,瞧瞧一楼出了何事,却又听得琵琶声渐起,声音短促硬朗,不带丝毫软意,犹如金戈铁马踏过,激起听者无穷无尽的胆气与杀意。
只是这杀意转瞬即逝,带着些意犹未尽变换了曲调,像是有人耳鬓厮磨轻语低喃,心亦随之安宁平静,生出不负此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