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东莱故事(七)(2 / 3)

汉皇刘备 青牛道人 4422 字 2019-11-08

。当时现场数百号人呢,蒙骗一人,十人易,蒙骗如此多的人,这本事也和飞天差不多了。

议郎这一晚上也没睡好,第二天,怀着莫名的心情回去交旨了。并提出,若是此事是真的,当召刘备进京策问之,因为此事于军事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说,这个时代的官员都是很有水平的。可能有些人很固执,很爱名,但眼光见识和手腕,真的是不错,很有几把刷子。比如这个议郎,在确认这件事情是真的后,脑子稍微一转,便联想到军事上去了。

本来皇帝对这事没兴趣,可是一听说居然有人真能飞天,不淡定了。皇帝也是人,他又是好动贪玩的年纪,当下就来了兴趣,道:“可下诏命其进京,置之西苑,命能工巧匠制其器,军士试之。”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皇帝虽然年轻,但一些昏君的特征在开始暴露了,喜好收集奇异器物,喜好财货,喜好享乐……基本上就没有他不喜欢的。年纪越大越荒唐,诸如让宫中佳丽不着下裳,淫心一动就扑上去啪啪啪之类的行为不要太多。西苑是个什么所在?西苑基本上就是供皇帝享乐的地方。刘备进去了,除了给皇帝卖苦力做飞行器,沦为工匠一流,便没有一点用处了。

刘备乃是卢植、郑玄弟子,妥妥的士林中人,且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前番诸人看了刘备的格物论,不管赞不赞同刘备的观点,但刘备有才学那是公认的。且此次又做出如此惊人之举,可谓是世之良才。要是进了西苑,那十有八九就废了。岂不可惜?

且皇帝转的什么心思他们还不知道?肯定是动了玩心,等刘备进京了,把飞行之策一献,搞不好没试验几次,皇帝就要自己去玩了。皇帝从来不按套路出牌,这种可能还真有。宦官们只知道讨好皇帝的欢心,哪里会去劝阻皇帝,巴不得皇帝玩得开心呢。可是他们这些大臣哪敢让皇帝冒这个险呀。万一有个差错,他们众臣,真的是要遗臭于青史了。到时候在朝的,有一个算一个,通通都得为皇帝陪葬。

皇帝就算活够了,他们还没有呢。于是一个个的站出来,纷纷劝阻。从博士,议郎,尚书,侍中,九卿,三公一个比一个来头大,一个比一个言辞激切。好吧,他是皇帝没错,但他做不到反对整个朝臣的意见。皇帝脑袋一转,知道大臣们是猜透了自己的心思,怕自己冒险,于是也就顺着台阶下来了,接受了这份好意,难得的没有发火,散朝之后便回宫玩乐去了。不过,皇帝心中还是记住了刘备的名字,在他看来,能做出飞天之事的人,绝对是个会玩的。以后有机会,就一定要把他弄进京来,看看这个刘备脑子里还有什么其他的奇思妙想。

刘备人生中第一次简在帝心,就是个如此的印象,要是他知道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大臣们浇灭了皇帝的小心思,退朝之后,却是纷纷议论起刘备来了。这小子,实在是太能折腾了,最近京师里,不断传着他的名字,一会儿格物,一会儿飞天。真是后生可畏啊。

要说格物论还让许多人有些不以为然的话,但能从格物中格出飞天这样的壮举,那就不得不让人为之侧目,引起重视了。对格物之说再不感兴趣的人,此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想法。毕竟一类类实证就摆在眼前。他们都是饱学之士,让他们去相信十几岁的少年刘备是得天之授的异士,他们宁可相信格物之中有大学问,无意之间被刘备发现,从而做出如此之多的惊人之举。

没听刘备自己说嘛,他自己从小丧父,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道路,他又好突发奇想,想到了就要去做,一步步知行合一,走到了现在。而他的一些格物事例也证明了,确实是要做很多论证的功夫,才能行之。好吧,到此,刘备所有的自我解释,自圆其说便被许多人接受,并进行自我完善。觉得刘备这是因缘巧合,实际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多思考,多动手就行了。要是自己如刘备这